一把刀架在韓墨卿的脖子上。
現在祭壇的人都是自己的,李靖軒以為自己勝券在握,變得肆無忌憚起來。
他走上祭壇,對文武百官道:“今天是開國禮,我也給你們備上一份大禮。”
“隻要擁護朕為四國之主,都能活下來,看你們的決定。祭壇附近都是朕的人,我想聰明人會知道怎麽選擇。”
李靖軒知道時間拖得越長,沒有任何好處。
“朕給你一刻鍾的考慮時間,要是不能給朕一個滿意的答案,不介意把你們全部給殺了。”
頓時,大家站在原地不語。
有些人在思考,要不要順從。
武將有不屈不撓的精神,他們隻認韓墨卿。
其他人妥協,他們也不會妥協。
不少人看向秦丞相。
秦丞相是百官之首,他妥協的話,說明他認可雲王。
韓墨卿這一次也是想看一下,文武百官之中有多少人跟自己一條心。
他還跟洛琬寧預判了一下。
洛琬寧給的第一個人就是秦丞相。
洛風也在名單之中。
三百五十個人,有九十個人留在了名單裏。
秦丞相不說話。
他不知道韓墨卿的計劃。
跟他做了這麽多年的臣子,覺得他不可能這麽輕易就會被人拿捏。
一刻鍾的時間很短。
雖說今天圍觀的百姓不少,但是他們距離祭壇很遠。
主要是等祭天後,看皇上出行,並不知道祭壇那邊發生什麽事兒。
不少臣子覺得黎弘選的日子一點不好。
如果好的話,今天也不會出
現這一出。
但是對韓墨卿來說,確實是一個不錯的日子,能排除一部分對自己不忠的人。
李靖軒見差不多,“現在給朕答案。”
他第一個就問秦丞相,“朕知道秦丞相才學名滿天下,應該不想止步於此。”
話裏的意思很明確。
如果他的回答不讓李靖軒滿意,後果可想而知。
秦丞相不卑不亢地說道:“我隻會效忠原墨國皇上南宮墨,不會更改。”
跟先皇的時候,秦丞相滿腔抱負被扼殺。
韓墨卿是懂他的,這些年他想做的,都得償所願。
隻是想到以後不能陪自己的夫人共白頭,還是很遺憾的。
李靖軒很不滿意秦丞相的這個回答。
秦丞相的那些學生聽到老師不屈服,他們也站在了這邊。
“我們跟老師一樣,寧死不屈。”
“沒錯,我不承認通過這樣方式奪去皇位的叛徒。”
……
一下子,就有二十五個人不同意。
武將也站出來。
“秦丞相說得對,我跟隨皇上出征,他是一個明君,我們需要這樣的君王。”
說話的人是魏長龍,打敗黎國後,他也留在了京都這邊。
主要是年紀大了,韓墨卿讓他留守京都,邊境那邊讓年輕的一輩守著。
一半的人都不屈服。
李靖軒咬牙切齒道,“你們這些人不識好歹。”
他很清楚,這些人在朝中的話語權。
秦丞相和魏將軍不同意,他這皇位坐不穩。
一個文臣之首,一個武將之首。
傷害他們,又會引起天下
大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