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之初,都是最難的。
有些人有想法,沒有資金。
有些人有資金,不擅長經營。
洛琬寧還好,會經營,有資金,也有背景。
她打算開食品工廠,所以開始物色地方和貨源。
港口最不缺的就是魚蝦,有專門出海打漁的漁民,但是都是自己組織,沒有形成一個團隊。
賣到的銀子,大家夥兒平分。
安大人知道洛琬寧要在平樂市創業,他熱情得不行。
幫她找適合做作坊的地。
洛琬寧要開的廠區,需要的麵積比較大,要求也高。
她看中了一塊地,距離港口近,這樣海鮮一到港口,就可以直接送到作坊這邊,保證新鮮度。
洛琬寧還考慮把活的海鮮送到京都那邊。
京都有錢人多,有新的產品過去,生意不會很差。
這樣可以養活一大群人。
隻是這片區域住了不少人,想讓他們清空,還是需要費些時間。
安大人一聽,對洛琬寧說:“大人,我有辦法,讓這些村民心甘情願的把這個村子讓出來。”
洛琬寧知道安大人想要邀功,意圖也很明顯,想要跟自己套近乎。
欽差是皇上欽定的,自己要是在韓墨卿麵前說好話,升官發財不在話下。
她的事情也多,就把這事交給他處理,自己去洽談貨源的事。
她談合作的事情很順利。
因為她承諾他們,隻要貨物新鮮,她都收。
對漁民來說,這是一件好事。
不然打上來,貨賣不完,就要低價處理掉,不然虧損嚴重。
洛琬寧是大量收購,所以價格要比單獨賣出去的價格便宜。
他們經過計算,才選擇簽下契約。
不過她收貨,是等作坊弄好,預計也就是三個月之內把作坊弄好。
安大人答應幫洛琬寧收港口附近的漁村,派了一群人過去處理。
村民知道上麵的人下令讓他們搬離這裏,自然是不同意。
世代都在這漁村,無論如何都不會離開這裏。
安大人可不管這些,隻要村民離開這裏,會給相應的補貼。
村民聽到補貼的數額,直接搖頭。
主要是這錢實在是太少,還不幫忙找地,自然是不同意。
為了拿下這塊地,安大人不管這些,村民得不到令他們滿意的好處,自然不肯罷休。
安大人見他們這樣,派人去洽談。
結果不盡人意,始終達不到要求。
要求官府按照他們住的地方,給他們安置新的房子。
院子也要跟他們住的地方一樣大,不然是不會搬離這個村子。
沒辦法,安大人隻能用強硬的手段把村民趕出去,甚至連補償款都沒有。
他這一舉動,無疑是引起民憤。
洛琬寧開始是不知道的,但是暗網那邊的人在做生意的時候聽村民說了這件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