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南莊到棲山鎮不遠,走路過去也就半個小時的路程,不過傅清桑帶著兩個孩子,懶得走,就找了村裡有牛車的人,花了一塊錢,拜托人家送去鎮上。
得知他們是去鎮上看望受傷住院的顧昭明的,趕車的大叔還忍不住感慨了一句,“傅知青跟昭明感情還真的是好啊。”
傅清桑挑眉,捕捉到了關鍵詞:知青。
原主還是下鄉插隊的知青?
小說裡可沒有說。
對於原主的描述都很簡單,隻說是父母遭了難,出事之前將原主托付給了顧家。
因為原主父母對傅家有恩,所以當時顧家的老爺子,也就是顧昭明的爺爺直接拍板答應下來,讓顧昭明娶了原主進門。
傅清桑穿過來以後,原主基本上沒有留下什麼記憶,她大多數記憶都是在地裡乾活,在家裡乾活,伺候顧家一家老少,每天像個生產隊的驢似的,有忙不完的工作,兩眼一睜就是乾。
“當初要不是顧家收留我,我可能早就已經死了,也不可能活到現在,對他好也是應該的。”傅清桑隨口的說了一句。
趕車大叔詫異的看了她一眼,“是,是嗎?”
傅清桑眯了眯眼,察覺到了不對勁。
很不對勁。
這大叔好像知道點什麼。
“叔,難道不是嗎?我前兩天撞到了腦袋,過去很多事情都不記得了,顧昭明說是他全家救了我,給了我一個家,我沒有父母,在這裡無依無靠的,他既然是我的救命恩人,我當然要對他好了。”傅清桑瞬間紅了眼眶,哽咽著嗓子開口。
大叔訕訕的笑了笑,“這個,你們的家事,我也不知道,他說是就是吧。”
“叔,我看你家裡也有女兒,你要是知道什麼的話,請你一定要告訴我,不要瞞著我。”傅清桑紅著眼有些激動的開口。
那大叔張了張嘴,最後也沒說什麼。
傅清桑知道問不出來,也沒有著急。
到了目的地以後,大叔指了指鎮子入口處的榕樹下,高速傅清桑他在那等,五點就要回去,不然天黑了夜路不好走。
傅清桑點頭答應下來,牽著兩個孩子,先去了一趟當鋪。
把從顧家搶回來的金銀首飾都當掉了以後,換了三百塊,傅清桑才總算覺得心裡有底氣了。
沒錢寸步難行啊。
她帶著兩個小家夥在鎮子上四處轉悠。
不愧是南方的城鎮,雖然說規模不算大,但是周圍擺攤做生意的確實不多。
加上棲山鎮周邊大型的工廠就有五六家,工人多,家庭條件不錯的人也就多,消費能力是足夠的。
傅清桑轉了一圈,發現大多都是做吃食的,賣什麼的都有,五花八門,都是南方一些特色的小吃。
這些東西做起來簡單,成本也低,最適合創業初期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