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裡。
高華忍不住捂了捂鼻子。
無他,一股子煤灰夾雜著發黴的味道撲麵而來。
煤灰味自然來源於煤球爐。
前身的他有點貪便宜,買的煤塊是工廠燒鍋爐用的大塊煙煤,是自己砸碎後攙著黃土用工具做成的蜂窩煤,燒起來有一股淡淡的臭雞蛋味。
這是煙煤裡二氧化硫的味道。
不過聞慣了也就不在意了。
至於發黴的味道,這來自於房屋漏水。
這時候的房產和後世的不同,四合院的產權歸集體,也就是街道辦所有,四合院裡的人可以說都是租戶,隻有房子的居住權,沒有所有權,每月需要象征性的付一點點房租給街道辦。
因此,人們自然對租來的房子不甚愛惜。
高華住的這間房子牆麵早已斑駁,屋頂的灰瓦顏色深淺不一,很明顯經過多次修補。
從前的高華能湊合著住,但現在的高華有點忍不了。
他準備過些天就去街道辦,讓街道辦幫著聯係幾個泥瓦匠,修補一下漏水的屋頂,順便將外牆麵也修補一下,免得一下雨半個牆壁都是濕漉漉的。
嗯,這年月可沒有什麼個體戶,諸如泥瓦匠、木匠、裁縫等手藝人都要掛靠集體,需要上交部分收入,不允許自己外出攬活。
當然了,有漏洞可鑽。
比如幫親戚忙。
但對於高華而言,還是找受集體約束的工人來家裡乾活最穩妥。
這是他上輩子裝修新房時得到的經驗教訓……
將這些事情記下,高華也逐漸適應了房間裡的味道,脫掉打著補丁的工人藍棉襖,扁起袖子開始乾活。
考慮到這時候的天氣,高華決定今晚吃鐵鍋燉雜魚。
第一步自然是殺魚。
其實那幾條小魚已經死了,高華隻是簡單處理,去頭、去鱗、去內臟,再用清水衝洗幾遍,接著撿起一顆大蔥,剝掉乾枯的外葉,斜刀切段,再拍兩個已經長出蒜苗的大蒜,最後將乾癟的大薑洗洗乾淨切成方塊。
主菜搞定。
接下來準備主食。
高華從櫥櫃下麵翻出來一個邊緣有缺口的和麵盆,打開麵布袋,一勺白麵,五勺棒子麵,加水攪吧攪吧活成團,然後所有的準備工作就全做好了。
再然後就是開火。
高華早上離開家的時候關閉了煤球爐的風門,又添了兩塊新煤球,此刻打開煤球爐後,發現其中火焰燒得正旺,鐵鍋放上去沒一會兒就開始冒起了濃煙。
熱鍋冷油,撒一圈細鹽,此時甩乾水分的魚下鍋,既不會崩油,也不會粘鍋。
少頃。
魚身一麵金黃。
高華用鍋鏟和筷子配合著給魚翻了個麵,等待另一麵煎焦黃的同時,放入準備好的蔥薑蒜。
半分鐘後。
倒入沒過魚身的熱水,倒入半瓶蓋散白酒去去魚腥味,一大勺黃醬增加醬香,一小勺黃豆醬油增加顏色以及豆類發酵後的風味。
蓋上鍋蓋,等待鍋中水沸騰。
大約五六分鐘,水開了。
此時掀開鍋蓋,讓水蒸氣裹挾著魚腥味揮發出去,這樣做出來的魚才沒有那麼大的腥味。
隻是這對於高華來說是腥味。
但對於尤其是這幾年都沒怎麼沾過葷腥的四合院住戶來說,這種味道喚醒了他們內心深處的饞蟲。
“誰家燉魚?”
“還有誰?華子唄!你沒看見華子回來的時候手裡拎著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