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七點左右。
天已經徹底黑了,街道上唯有零星幾盞路燈發出昏暗的黃色光芒,勉強照亮麵前的一小段路。
而在道路儘頭,則是一座燈火通明的九層大樓。
這裡是位於廣渠門橋西南角的安化樓。
史鐵生在散文《九層大樓》曾有過這樣的敘述:我記得是1959年,我正上小學二年級,它就像一片朝霞轟然升起在天邊,矗立在四周黑壓壓望不到邊的矮房之中,明朗,燦爛,神采飛揚。
安化大樓主體九層,附屬樓八層,建築麵積近兩萬平方米,內有電梯,完全對稱的三段式大樓有著前蘇聯時期建築風格的烙印,一個主要的大走道,兩側是南北向的居室,牆厚層高。
高華站在樓下,麵無表情。
畢竟作為一個穿越者,他見慣了各種滿是光汙染,動輒三十層,四十層,甚至五六百米高的大樓,對於眼前的九層樓並不感到震驚。
他隻是羨慕。
若他能住在這裡該多好!
畢竟這可是四九城有名的‘高乾樓’,一樓是公共食堂,每周六晚上都會有食堂的工作人員推著小車,挨家挨戶詢問居民們晚餐和第二天是否訂餐。
點餐製。
想吃什麼點什麼!
頂樓還有著娛樂休閒功能區。
每到周末,九樓的活動大廳還會舉行乒乓球比賽或者舞會。
或許,這就是人們想象中的因特納雄耐爾吧……高華緩步走向大樓,接受盤問,然後坐上電梯,在電梯管理員的注視下直達六樓。
出門右拐。
遵循著記憶來到一間緊閉的房門。
高華先是四下打量,見到四下無人,手中多出了一大盒在中關村西點買的糕點,以及一條很是鮮活,啪啪啪啪甩著尾巴的五斤重大草魚。
再然後,他敲響房門。
咚咚咚!
門內先是響起一聲小孩呼喊媽媽的聲音,緊接著是男人的問詢聲:“誰啊?”
“王叔,是我,高華!”
高華站遠一點,方便門內的人能夠看清自己。
吱呀一聲。
門開了。
一個四十多歲,兩鬢微白的中年人出現在高華視線,那人穿著黑褲子,牛皮腰帶,上身則是一件白襯衫,個子不高,但看起來很是威嚴。
這人名叫王文昌,高華老爹高鬆的朋友,在戲劇院認識,對方任職ZY辦公廳,參加過高鬆的葬禮。
安化樓建成後王文昌從單位宿舍搬了過來。
高華曾經來做過一次客,隻可惜原身高華過於木訥,自那以後再也沒了往來。
因此,王文昌就著燈光看到了高華,臉上先是閃過幾分疑惑,旋即笑道:“小高?咱們可是有日子沒見過了吧?”
高華點點頭:“這段時間工作不忙,就想著來看看王叔……”
此時,房間內響起女人的聲音:“老王,是誰來了?”
聽著有點滬城口音。
王文昌回頭說道:“是高華,高和尚的兒子!”
噠噠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