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恩從船員那裡得到了消息,十分感慨。
853年,這一年發生的大事件很多。
五月二日,馬萊向中東聯合軍投降,持續了三年的馬萊戰爭結束。
六月四日,聯軍連同馬萊對帕拉迪島宣戰,開啟了帕拉迪島侵略戰的序幕。
七月十五日,準備了兩個月之久的聯軍,正式與帕拉迪島開戰。
第一次交火海戰,起於七月十八日。
靠近帕拉迪島的聯軍艦船,遭受了帕拉迪島飛機的轟炸。
起初,帕拉迪島使用的是普通的炸彈,並未使用燃燒彈。
帕拉迪島在公共電報頻道裡,再次警告聯軍,警告他們繼續對帕拉迪島發動進攻,將會迎來他們承受不起的後果。
聯軍的領導層,不以為意。
第一次正式對戰,聯軍其實並沒有遭受太多損失,高空炸彈對分散開的鐵甲艦,傷害很有限。
而且炸彈從高空投擲的精準度很低,大多數炸彈根本沒有轟擊到艦船,而是落到了海裡。
隻有少部分運氣很差的人,在甲板上被炸死了。
那之後,聯軍的士兵,都學會了躲避。
飛機的噪音很大,聽到飛機的聲音,士兵們就會躲進船艙內,以此應對帕拉迪島的飛機。
聯軍的想法很好,哪怕你帕拉迪島有飛機,在我分散開的情況下,也不可能對我方造成太大的傷害。
飛機的數量是有限的,隻要士兵從偏遠地區登陸到島上,組織起戰線,破牆進入牆壁內,對帕拉迪島的後方進行襲擊,到時候,失去補給,人口極少的帕拉迪島,就會迅速失敗。
他們認為,帕拉迪島沒有辦法使用地鳴。
這是從威利·戴巴口中得知的,“不戰之誓”是真實存在的。
威利·戴巴說,如果帕拉迪島能使用地鳴,就不會冒著那麼大的風險,無視輿論,來到雷貝利歐,奪取戰錘巨人。
威利·戴巴認為,帕拉迪島人隻是用某種方法繞過了“不戰之誓”,或許是讓某個心智尚不成熟的孩子繼承了始祖巨人,在蒙蔽孩子認知的情況下,讓始祖之力控製巨人,加快了帕拉迪島的建設。
在“145弗利茲王”的思想裡,或許巨人勞動力,隻是幫助他的子民生活的更好罷了。
這就是始祖之力的局限性了,哪怕前人再怎麼禁錮思想,總會有出現意外的可能性,始祖之力並不是萬能的,巨人之力,有許多無法繞開的缺點,足以致命。
事實也的確如此,帕拉迪島始終沒有用地鳴的威脅,來警告過聯軍。
但其實並不是帕拉迪島方,不能使用地鳴。
在核彈投擲的那一天,世界聯軍,世界上的每一個國家都意識到了。
不是帕拉迪島不能使用地鳴,而是帕拉迪島,擁有比地鳴更加強大的製勝手段。
不使用地鳴,不過是憐憫普通的士兵,憐憫普通的平民罷了。
畢竟,地鳴隻能直線行動,一旦出動,就會破壞地麵上的一切,且速度有限,高層在得到消息時,就能從地鳴打擊的地點撤離。
屆時,會導致比“雷貝利歐核爆”更加恐怖的人員傷亡,死的人不過是平民百姓。
可帕拉迪島侵略戰時期,高傲的統治者們,都沒有認識到這一點。
他們執意要將帕拉迪島毀滅,在七月二十二日,帕拉迪島才開始真正展現獠牙。
帕島政府數次警告聯軍無果後,開始使用燃燒彈。
大批量的飛機從希乾希納機場起飛,大海變成了火海,躲在艦船內的士兵無處可逃。
其實在這個時候,就有一部分人,有停戰的意思了。
他們損失了一批高級艦船,可沒能做出任何有效的反擊。
戰線無法推進,前線傳來的彙報裡,陸地邊甚至有許多巨人機炮,還有成排的鋼鐵艦隊,根本無法突破。
從七月二十二日開始,聯軍就遭受了大批量的傷亡。
主和派的聲音在八月一日大了起來,覺得不能再這樣盲目地進攻了,應該暫時休戰,尋找另一種解決方式。
但激進的仇視艾爾迪亞人極端分子,對主和派,進行了刺殺,將主和派槍殺在街頭,執意要占領帕拉迪島,對始祖巨人進行刺殺行動。
八月五日,帕拉迪島終於對世界,下達了最後通牒。
帕拉迪島對世界發送了大量公開電報,利用飛機,向參戰國家的首都,投放“希乾希納公告”。
“帕拉迪島通告聯軍政府立即宣布所有武裝部隊無條件投降,並以此種行動誠意實行予以適當之各項保證,除此一途,聯軍即將迅速完全毀滅。”
這是**裸的威脅,但在聯軍的部分高層心中,最多,也不過是超大型巨人的爆炸而已。
使用一次便需要數月冷卻期的爆炸,在前線的投入和損失那麼大的情況下,主戰派沒有人願意撤軍。
直到,八月八日的下午一點,鐘聲響起。
那顆黑色的鋼鐵彈丸,在鐘聲之中投下。
彼時,所有人都沒有意識到那是什麼。
聯軍的軍官們,雷貝利歐的住民,臨海的漁船,所有人都靜靜地凝視天空。
有身處雷貝利歐周邊的記者,有人拍下了核彈投下的照片。
那時,雷貝利歐還存在,一切都寧靜的和過去千千萬萬個平靜的午後一樣。
可數秒過後,一切,化為烏有。
那是仿佛將要世界毀滅的光與熱,屹立千年的雷貝利歐,被蒸發了。
爆炸中心的一切物質,都消失不見,當邊緣幸存下來的人,站起來的時候,連雙眼都被灼燒,掙紮片刻後便死去。
拍攝那一張照片的記者,也死了,他雖然不在核打擊的中心,但之後的六日,他一直在當地拍攝照片,第五日,全身出現了異常反應,五官滲血,器官崩潰。
帕拉迪島對世界發出了警告,說明核彈即便熄滅後,依然會造成持續幾十年的輻射傷害,帕拉迪島警告世界,不要靠近爆炸的雷貝利歐,若不聽勸誡,後果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