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會》編輯部,主編辦公室內。
負責發行的同誌坐下後依舊情緒激動,滿麵通紅。實在怪不得他激動,而是這個驚喜太大了。
他負責發行已經快兩年了,去年不算,可今年,從沒有哪一次發行帶給他如此巨大的驚喜。
往前數幾個月,發行工作都是按部就班。雜誌銷量雖然有所增加,可都是幾百上千增加,從來沒有像這一期,雜誌刊發不過兩天,鋪出去的雜誌便賣光了。
從得到的信息中,他已經可以分析出,《故事會》這一期的銷量怕是要上天了。
在主編的催促下,他平息一番激動情緒,開口道:“從今天早晨開始,我就接到各地郵局和書店的電話。他們都說咱們這期雜誌銷量非常好,上架沒兩天,存貨就賣光了,顧客抱怨,他們也抱怨。他們給我打電話,除了抱怨外,還下了大批訂單。”
“下了多少?”
“初步估算,有個四五萬冊呢!”
“四五萬冊?”
主編不由咋舌,這個成績同往期相比,是翻了倍增長啊!
“不止這麼多,現在統計的隻有滬上的數據,江浙皖,還有燕京和羊城那邊還沒給我們打電話呢!”
“嘶!”
主編屁股坐在椅子上沒多久,再次竄起來。
以小見大,滬上成績都這麼好,沒有理由其他城市會差。
“快,你快回到崗位上等電話!”
主編已經可以預見,《故事會》第六期說不定會在今年年末放一個大衛星。
等負責發行的同誌走後,他連忙打電話,安排印刷廠加緊印刷。
此時的他心潮澎湃,這一期雜誌的爆炸性增長不僅是錢,更是自己的成績啊!
果然,接下來幾天,各地的訂單陸續發過來,同滬上的訂單加起來,超過二十萬冊!
銷量暴增固然可喜,但主編更想知道的是原因。
一頓飽和頓頓飽之間,他知道該如何選擇。
於是乎,主編安排編輯部的同誌深入基層,打聽這期雜誌受歡迎的原因。
那位編輯同誌也不負眾望,深入基層後,很快打聽到雜誌爆賣的原因。
回來後,他不敢耽擱,當即找到主編彙報情況。
“主編,咱們這期雜誌的一篇叫《會說話的骷髏》在工人讀者中間的反響出乎意料的好。也正是在他們的帶動下,吸引了其他普通群眾的購買。”
“《會說話的骷髏》?”
主編皺眉,他對這篇短篇小說有些印象。當時隻覺得這個故事新奇,卻沒有想到能造成如此大的影響。
“是的,讀者們普遍覺得這篇小說層層反轉,覺得很新穎,是他們之前從來沒有接觸過的作品。”
“這篇作品的編輯是誰?”
“主編,是何成偉。”
“是小何啊,沒想到他工作沒多久,就給咱們編輯部帶來這麼好的驚喜。”
很快,主編叫來何成偉。
“主編,您找我?”
主編看著拘謹的何成偉,笑嗬嗬詢問道:
“何成偉同誌,你和胡成為同誌相熟嗎?”
“您說誰?”何成偉一臉茫然。
“胡為民啊,《會說話的骷髏》的作者。”
“您說他啊!”何成偉恍然大悟,旋即老實搖頭:“不認識,他是通過郵寄投稿的作品,我覺得他的作品新穎,便決定采納的。”
說完,他又小心翼翼地看向主編,惴惴不安道:“主編,是那篇作品有問題嗎?”
“沒有問題,小何啊,你可是給我們編輯部立了大功!”
主編接著將這期雜誌大賣的來龍去脈說了出來。
何成偉聞言也是驚喜交加,同時,隱約覺得自己怕是發掘出了一位了不得的作家。
“小何同誌,像胡為民同誌這樣,能為咱們雜誌帶來如此巨大銷量提升的作家,一定要抓緊啊!”
“您說的是。”
“胡為民同誌是哪裡人你知道嗎?”
“胡……胡老師的通信地址寫的是燕大門衛室。”
“原來是燕大的老師或者學生,難怪有如此才華!”
主編瞬間覺得合理了,那畢竟是燕大啊。
胡適、茅盾、魯迅可都是燕大的人,那裡是有文學土壤的。
主編拍了拍何成偉的肩膀,笑嗬嗬道:“小何,我交給你一個艱巨的任務,你敢不敢接受?”
何成偉站直身體,精神一振道:“請主編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