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大文學社內,胡為民、查劍英和陳建公三人像老朋友坐在一起。
此時,教學樓外天氣寒冷,文學社的窗戶已經結了冰花,而文學社內卻溫暖如春。
“胡老師,其實我找你來,也是有私心的。”查劍英麵露慚愧之色,但隱隱有些小興奮。
“不要叫我胡老師,我就是個普通職工。”胡為民先是一擺手,接著又問道:“查劍英同學,難道你還需要我做什麼嗎?”
“胡老師,我們想請你加入我們文學社!”查劍英和陳建公對視一眼後,鄭重其事道。
“我不是老師……算了。”胡為民見他們一臉倔強,放棄了讓他們改稱呼的想法,不過,他還是感到奇怪,“你們為什麼會想到讓我加入文學社呢?”
查劍英驚喜道:“胡老師同意了?”
“沒有,我就是比較好奇。”胡為民摸了摸下巴,猜測道:“難道是因為我在報上發表的那幾篇文章?”
“不隻如此,我們還看了胡老師在《故事會》上發表的精彩小說。”查劍英笑道。
原來是因為作者名暴露了,胡為民苦笑著搖頭:“早知道我該起個筆名的。”
“真是胡老師您寫的?”查劍英張大嘴巴,驚訝道。
胡為民愣了一下,才反應過來,“好啊,原來你是在詐我,不愧是燕大的高材生。”
查劍英吐了下舌頭,指著陳建公道:“都是建公同學建議我這麼做的。”
胡為民看了眼旁邊那個長相憨厚,卻顯得沉默寡言的大齡學生。
陳建公撓撓頭,解釋道:“其實不算使詐,在看過那篇文章後,我就想到和您有關。”
“被你們猜出來,看來我想低調也低調不下去了。”胡為民歎氣道。
查劍英羨慕道:“胡老師,你是飽漢不知餓漢饑,要是我們的作品能發表在雜誌上,我們能高興死。”
“你們既然成立文學社,難道都沒有發表過作品?”
查劍英指著陳建公道:“我沒有,但建公發表過作品。”
胡為民看向陳建公,“陳建公同學的作品發表在那份雜誌上,我當買來拜讀一番。”
“那是幾年前了,我寫了一些狗屁不通的文章,自以為是,就投在廠辦雜誌上,現在想來,都是編輯在鼓勵我們這些老粗。”陳建公臉色羞紅,連忙解釋道。
胡為民了然,不過還是搖頭婉拒:“文學社畢竟是學生社團,我加入不合適。”
“胡老師,您就幫幫我們吧。”查劍英懇求道。
陳建公真誠地說道:“胡老師,我們太需要一位有經驗的作家指點我們了。”
胡為民有些為難,“我寫的是通俗小說,和嚴肅文學不太一樣,我不敢瞎指點,害怕誤人子弟。”
查劍英連忙道:“我們剛開始寫作,也不敢好高騖遠,隻要有一篇文章能在報紙上發表,我們就滿足了。”
“是啊,胡老師,您就加入我們文學社吧。”
胡為民無奈道:“這樣好了,你們到時候有寫好的文章,我可以幫你們看看。”
兩人還想再勸,但胡為民堅決反對,隻能同意這個提議。
不過即使如此,他們已經很滿意了。
他們之前其實也找過指導老師,但老師段位太高,他們需要的正是胡為民這樣,接地氣的作家。
接下來,三人談論起了文學創作。胡為民高屋建瓴,給兩人提了很多建議,兩人也是受益匪淺。
直到有文學社的成員進來告訴三人,圍著門衛室,尋找胡為民的學生被老師勸走,胡為民這才結束交流,匆忙離開。
走的時候,查劍英和陳建公依依不舍的樣子惹得其他成員摸不著頭腦。
他們哪裡知道,就這麼短時間的交談,兩人從胡為民身上學到很多。
……
《燕京青年報》那篇采訪引起的轟動漸漸平息後,胡為民總算回到正常的創作中。
在安靜地環境中,他靈安爆發,創作效率提升了一倍有餘。
本來預計十二月初完成的幾篇稿子,在十一月底提前完成了。
胡為民將幾篇短篇小說郵寄給《故事會》編輯後,正打算休息兩天,看看書,放鬆一下心情時,青年報的趙莉莉又找了過來。
趙莉莉自然是找他約稿的,她覺得胡為民早晚會火,最好是趁著對方還沒成為大作家的時候,為青年報提供一些優秀作品。
“青年報能接受什麼作品?”
“不能太激進,符合時代特點吧。”
“懸疑可以嗎?”
“像《會說話的骷髏》那種絕對不行。”
“那武俠呢?”
“武俠?什麼是武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