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懷岩說得不錯,小說改編成電影劇本確實要容易很多,因為有現成的故事,胡為民隻需要套公式就行。
再者,他腦袋裡有不少經典愛情電影橋段,都是這個年代觀眾沒看過的。雖然因為時代原因,很多不能體現出來,但隻要他漏出一點足夠觀眾們大呼經典和過癮。
第一天,胡為民寫起劇本來還有些磕絆,不時會去文學部編輯小組或者隔壁宿舍問梁曉生一些劇本的寫作問題。
到了第二天,他已經熟悉劇本的寫作,寫作流暢了不少。
等到第三天時,寫作進度明顯加快。
第五天,隨著胡為民在手稿上畫上最後一個句號,他慢慢放下筆,揉了揉發酸的手腕。
從開始劇本創作,到寫完他一共用了五天時間。
他不知道其他人的劇本創作速度有多快,隻覺得自己的速度還行。
畢竟他是根據自己的小說改編劇本,腦海裡又有電影畫麵,這個速度還是可以接受的。
整理了一番桌子上的手稿,胡為民帶著第一版劇本來到主樓文學部第二編輯小組辦公室。
“呦,小胡又來了,這回有什麼問題?”
“小胡真勤奮,要是給我們投稿的作家和小胡一樣就好了。”
“小胡才是年輕人該有的樣子。”
對於胡為民這樣年輕有才華,謙虛有禮貌的青年作家,大家都很寬容且喜愛。
胡為民靦腆一笑,“《甜蜜蜜》劇本第一版稿子我已經寫完了,現在拿劇本過來,是想讓梁老師給我提一提意見。”
“這麼快?”
“這才五天,小胡你就寫完了?”
對於胡為民的劇本創作速度,小組眾人無不驚訝。
此時,江懷岩不在辦公室,施文欣作為老大姐站出來,好心勸道:“小胡,我們知道你第一次寫劇本,想快一點完成。但劇本不比其他,非常重要。我覺得吧,還得用心打磨才行。”
“謝謝施老師關心!”胡為民感激道。
施文欣說完,微笑著點點頭,坐了回去。
這時,梁曉生憨厚一笑,對胡為民道:“胡老師,劇本給我,我幫你看一看吧。”
對於胡為民拿來的劇本,他其實並不抱期望。
乾過這行的都知道,劇本不比寫小說,是個慢工程。
即使是改編,速度也快不起來。
彆說五天時間,就是五個月時間,也不能說慢。
這叫慢工出細活,是對劇組,乃至整個電影廠負責。
隻是當梁曉生翻開劇本,仔細研讀後,臉上的漫不經心慢慢消失。
為什麼呢?
因為胡為民的劇本寫的真好,就格式方麵,已經不比他熟知的廠裡的老編劇寫的差。
更何況,這部劇本的優勢在故事性上。
在他眼中,胡為民的這部劇本文筆比較流暢,條理通順,對於男女主角的愛情寫得還很優美,對故宮和長城等景點的描寫的更是栩栩如生。
其次,劇本中男女主角的情感邏輯是合理的,他們不是那種一見鐘情,是那種漸進式的,且經過了時間和空間距離考驗的。
在角色的塑造和關係構建也有其獨特之處。
即,突破了臉譜化。
男主角黎小軍的形象和過往電影中的男主角有很大不同,他還有著獨立於愛情線的人物弧光,在劇本中,他的形象比小說中還要生動幾分。
配角也具備功能性而非工具性,比如李翹的父親,他的作用就是起到了劇情的推動作用。
最後就是經典的敘事結構,“相遇-阻礙-團圓”雖然公式化,但經典就是經典,隻要故事好,就不會過時。
看完後,梁曉生驚呆了,這真是第一次接觸劇本改編的人寫出來的?
寫的太好了!
他看完胡為民的劇本後,將自己正在寫的《甜蜜蜜》劇本悄悄合上。
比不過,完全比不過啊!
和胡為民的劇本比,他寫的就是……
他有種預感,胡為民的劇本肯定會火,電影隻要按照劇本拍,廠裡拷貝賣的絕對不會少。
胡老師這是要一劇成名了啊!
梁曉生有種淡淡的憂傷。
他都三十了,還是個小編輯。胡為民呢,虛歲不過22就成名了,人比人,真要氣死人啊!
胡為民見梁曉生看完劇本後就在思考人生,哦,不,是在沉默不語,感到有些奇怪。
“梁老師,劇本看完了嗎,有什麼意見?”
“哦……哦,我看完了。”在胡為民的提醒下,梁曉生回過神來,沉吟片刻,他繼續道:“劇本很好,我沒什麼意見。不過,我一個人說好也沒用,還需要江組長同意才好。”
這時,施文欣又站了出來,“懷岩不在,這樣好了,我先幫你把把關。”
“謝謝施大姐!”梁曉生感謝道。
很快,施文欣也看完了。
她的心情和梁曉生差不多,驚訝,又有些難以置信,還有一種前浪被後浪追趕上的感覺。
“小胡劇本中關於愛情的描寫太過細膩,這是我從未見過的,我已經沒有意見可以提了。”
“施老師過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