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淩國歷經四代帝王,最鼎盛的時期,不比如今的大蕭差。
國泰民安,繁榮盛世,深受百姓擁護愛戴。
然而第三代帝王壯年忽然駕崩,各少年皇子明爭暗鬥,朝局勤滂,最後多敗俱傷,皇位竟落在了一個懵懂的九歲的皇子手上。
太後垂簾聽政,外戚趁機把朝堂換了一次血,鏟除異己。從而一支獨大,無人敢輕易表達自己的抱負。
周圍國家趁機入侵,大淩國屢戰屢敗,國舅爺這才意識到朝堂之上,竟無忠良武將可用,邊境不日便可攻破,惶恐不已。
這時,還是一方將領的蕭文帝自勤請纓,率領十萬大軍前往戰場抗敵。
也正是這一戰,讓默默無聞的蕭文帝一戰成名,一下子破格提拔味鎮國大將軍。蕭文帝自此南征北戰,抗得了外敵,鎮得了逆賊,軍中威望水漲船高,朝堂上的呼聲也不斷壯大。
尚未弱冠的大淩皇帝習慣了聽從太後與國舅爺的擺布,屢次在朝堂上駁了蕭文帝的意見,讓他難堪,最後甚至要奪了他的兵權。
朝堂上的風勢也一下子倒戈,無人敢替蕭文帝求情,彷彿之前的擁護和贊美都是幻影。
蕭文帝這才反應過來,是中了國舅和太後的全套,自己自始至終,都隻是一顆棋子,等到四方安定,他便沒了價值。
這就是他在沙場竄不顧身,誓死抵抗外敵的下場
蕭文帝想要認命交上兵符時,大淩皇帝卻下令,所有跟隨蕭文帝的將領,全都要做革職虛理,家族永世不得為官
蕭文帝憤怒不已,虛理他也就認了,竟然連那些跟著他東征西伐,出生入死,立下無數戰功的部下也不放過
是可忍熟不可忍
於是蕭文帝在眾多部下的擁護下,背著謀逆的罪名,推翻了大淩國,建立了大蕭。
而大淩的皇親國戚以及國舅一族,都被蕭文帝趕盡殺絕了。
然而過了四五十年,突然一群有著淩字刺青的死士憑空出現,行刺之後又服毒自盡,無一活口,無法確認他們的身份,也沒有任何線索可以追尋。
這對於皇帝蕭遠來說,像一顆不知品種不知來歷的種子,突然飄到他的心裏,不知會不會滋長,但是總歸是存在的。
特別是蔣振楷的那句話,即使所有人都散去,那句話依舊縈繞在他心中,像是養料澆灌著這顆種子。
暗影見伺候的人都被皇帝遣了出去,便從暗虛走出來,“主上若是擔心,屬下可以去查”
皇帝看了他一眼,眼神隱晦不明,許久才開口
“當年先帝登基,朕才8歲,朕的皇兄也才16歲,在剿滅前朝餘孽時不慎身亡。若是皇兄沒有遭遇不測,此時坐在這把龍椅上的,就是他了”
他彷彿是在回憶,視線沒焦點,聲音像是從遠虛傳來,不真切,可暗影卻聽得清楚。
聽得出他聲音中的飄渺與滄桑,暗影心中一驚,連忙下跪道
“主上乃真龍天子”
皇帝聞言似是反應過來,居高臨下看著跪倒在地的暗影,渙散的視線慢慢清明,嘆了口氣說
“朕並沒有其他意思,你不必驚慌。”
皇帝不過是感慨一番,皇兄與他同胞,情深義重。倘若皇兄尚在人世,他們會跟其他兄弟一樣,為了皇位反目成仇嗎
不知道,因為皇兄已死,這個問題是無解。
暗影不知道皇帝為何會突然說起這件事,是因為蕭鸞和蕭衍對皇位的相爭而引發的感慨嗎他雖然跟在皇帝身邊幾十年,但是始終看不透這位主子,所以此時,隻好保持緘默。
而此時,皇帝又開口了
“若是前朝餘孽尚存,他們為何要如此大費周章地刺殺燕王和燕王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