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維薩裡昂·格裡戈裡耶維奇·彆林斯基,官方一點講,這位是“完全代替貴族的平民知識分子的先驅”和“俄國社會民主主義的先驅”。
抽象一點講,彆林斯基是真正開啟了俄國文學界“大鍵政”時代的那個人。
在他之後,倘若你作為一個知識分子連政都不敢鍵,那你還算個雞毛的知識分子?
他深刻的影響了俄國文壇的風氣,同時也對一大批人產生了極為深刻的影響,是當之無愧的俄國文學界白月光。
更多的還是等之後再談,隻說眼前的話,即便已經算是同彆林斯基熟識了,但此時此刻,涅克拉索夫還是懷著朝聖一樣的心情準備去麵見彆林斯基。
對於涅克拉索夫而言,毫無疑問如今的彆林斯基就是他的偶像,也是當今很多青年人眼中的文學偶像。
畢竟在如今的沙皇尼古拉一世的高壓政策下,整個社會可謂是死水一潭,沉寂黑暗,而文學則成為唯一可以稍稍自由討論社會問題的媒介。
而文學評論,尤其是政論性的文學評論,無疑成為最能表述哲學思想和政治思想的形式。
彆林斯基正是以文學評論的形式,在熱烈地討論一切社會和思想問題,並用他始終不渝的勇氣和衝破一切藩籬的熱烈,對昏昏沉沉的社會現狀給予強勁有力的批判。
他用文學批評這一方式,抨擊沙皇的統治和落後的農奴製度,嘲諷文學界的學閥,禦用文人學士、官僚政客,迂腐狹隘的風花雪月的謳歌者,這樣的對世界和生活的新見解,再加上他獨特的表達方式,像醒酒劑一樣刺激了如今的俄國昏昏沉沉的思想界。
而彼得堡和莫斯科的青年,從每月25號起便如饑似渴地等待著他的文章,大學生們三番五次跑進咖啡館,打聽《祖國紀事》到了沒有,雜誌一到便爭相翻閱。
找到他的文章便“懷著狂熱的同情,把它一口氣讀完,一邊讀一邊笑,一邊爭論……..”
涅克拉索夫曾是這些大學生當中的一員,如今他憑借著自己的努力,也算是成功跟自己的偶像麵基,並且一起推動著俄國新的文學思潮的誕生。
這件事光是想想就讓涅克拉索夫覺得心潮澎湃,而他手中的這兩份稿子,無疑在彰顯著,新的文學思潮的領頭人似乎已經出現了!
想著這些事,涅克拉索夫走進了彆林斯基所在的公寓,讓女仆通報過後,很快,涅克拉索夫就見到了正在一張擺滿了各種書籍和紙張的書桌前沉思的彆林斯基。
儘管作為評論家在如今的俄國文學界備受追捧,但彆林斯基的經濟狀況向來都不太好。
稿酬不算微薄,但也談不上有多豐厚,加上他很少願意接受那些貴族朋友的援助,因此時至今日,彆林斯基的居所依舊簡陋,比米哈伊爾的房間強上不少,但似乎也並沒有強上太多。
而因為體弱多病和經年累月的高強度工作的緣故,眼前的這個男人看上去身材消瘦,麵容憔悴,甚至有些不修邊幅,但他那雙眼睛卻是格外的明亮,充滿著熱情與某種難以形容的衝勁。
“親愛的維薩裡昂·格裡戈裡耶維奇,或許你應該休息一下了。你又通宵了嗎?怎麼連衣服都沒有換?”看見彆林斯基的樣子後,本來還心潮澎湃的涅克拉索夫一下子就冷卻了下來,略帶擔憂的建議道:
“你總保持這樣的作息可不行。”
“但最近我們的事業才剛剛進步,要忙的時候還有很多,少睡一會兒並不算什麼要緊事。”擺了擺手,那雙散發著某種光芒的眼睛突然看向了涅克拉索夫手中的東西:
“你給我帶來什麼了?聽女仆說似乎是什麼很要緊的事情。”
“一位新的果戈理。”深吸一口氣,終於還是抑製不住自己的心情的涅克拉索夫道:“隻可惜我跟他聊天的時間太短,並不能太清楚的判斷出他現在的傾向,但是毫無疑問,他的作品已經說明了一切。這是與俄國人民血肉相連的佳作,也一定將會是我們接下來的事業的具有標誌性意義的作品!”
“什麼?真的嗎?”愣了一下,看上去有點憔悴的彆林斯基猛地站起,看上去有些枯槁的臉上在這一刻仿佛煥發了光彩一般,隻見他直接急匆匆地就走了過來,嘴上還連忙道:
“拿給我看看吧尼古拉!你知道,文學評論有時候必須要依托足夠優秀的作品,不然我說服不了自己,也說服不了那些讀者,更談不上說服那些喋喋不休的老頑固了!”
“拿去吧!我相信你一定會感到吃驚的。”
將手稿遞給明顯有些激動的彆林斯基後,涅克拉索夫並未走動,而是找了一個安靜的地方坐了下來,等待著彆林斯基看完這兩篇小說後的反應。
不多時女仆送上了茶水,彆林斯基也是極為認真的看起了這兩篇小說當中的第一篇:《苦惱》。
“我向誰去訴說我的悲傷?
暮色昏暗。大片的濕雪繞著剛點亮的街燈懶洋洋地飄飛,落在房頂、馬背、肩膀、帽子上,積成又軟又薄的一層。車夫約納·波塔波夫周身雪白,像是一個幽靈。
他在趕車位上坐著,一動也不動,身子往前傴著,傴到了活人的身子所能傴到的最大限度。即使有一個大雪堆倒在他的身上,仿佛他也會覺得不必把身上的雪抖掉似的……
他那匹小馬也是一身白,也是一動都不動。”
寥寥幾筆,就已經勾勒出一個孤零零的冬夜馬車夫的形象,也一下子就讓彆林斯基回想起了他在聖彼得堡的冬天,看到的一位又一位麵容枯槁的馬車夫。
那麼這篇小說要寫什麼呢?
一位馬車夫在冬夜裡等客人、受苦受難的故事?
這樣的話或許並沒有太大的新意,畢竟相關的描寫在偉大的普希金和果戈理那裡已經有了精彩的描寫。
或許他也能寫的不錯,但也擔不起涅克拉索夫那樣的讚譽。
雖然想到了這裡,但從來不輕易下最後的判斷的彆林斯基還是繼續往後麵看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