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的值班室裡,工作人員正在把報紙分門彆類了,每個辦公室都會因為政治需求訂閱了不少報紙,現在需要按照要求進行分類。
單位最晚入辦公室的年輕乾事員們錯開時間紛紛來領報紙,很快一摞報紙就到了各個機關辦公室裡。
《北京晚報》這份報紙在其他的門類裡是屬於相對貼近百姓實事的,不少領導們都優先選擇《北京晚報》來看,等到晚點有空了再啃政策性更強的報紙。
報紙的頭版頭條目前還是國家政策比較多,這些政策晚點再解讀也來得及,先看看首都發生了什麼大事。
油墨味道很重的報紙被翻開,很快就看到了第二頁的內容。
《**廣場上溫馨相遇,熱心人送失憶女兵回家》
這篇報道放在了第二版麵,幾乎占據了第二半邊的大半江山,報道的正中心位置是孫宜貞和馮文芷抱在一起的照片,旁邊站著了武裝部、公安部的領導乾部。
在跳過了第一版政策性的文章以後,不少人都開始看這篇新聞報道。還有人眼尖地發現了照片裡公安部的影子。
仔細一看,果然入鏡的是顧部長。
“哎呦,這裡麵還有我們單位的事呐。”
仔細看一下文章,裡麵提到了公安部,公安部的乾部們看得更仔細了。
徐天裘為了讓2月23日的報道更有戲劇性,所以隱去了傅明彥大學生的身份。
隻說他是新婚後攜一家人到北京旅遊,拍照留念的時候偶然之間發現了清潔工王翠花的眉眼讓他有些熟悉。
清潔工王翠花同誌抓住機會拜托傅明彥回憶,之後和傅明彥握手,傅明彥發現了老繭的不對。
等到傍晚的時候,兩人去了武裝部,結果這位失憶的女兵是曾經74年被組織認定犧牲在中蘇衝突的馮文芷同誌。
根據馮文芷同誌的意願,武裝部的領導第一時間組織了認親活動,事情圓滿解決。
文字樸實,也不像是後世的震驚體文章,但是這事本來就充滿了戲劇張力,傅明彥認出老繭的事情很巧,馮文芷本人的經曆也很有戲劇張力,所以報道還是很吸引人注意力的。
有人看完了報紙,直接踹到了腋下,打算去顧部長那裡問問情況。
顧解放的辦公室已經圍簇了不少人,裡麵煙熏火燎的,顧解放的手中也夾著一根煙。
“我這個孫女婿確實是有兩把刷子的,頭腦確實好使,他是個農村人,當地的教育水平肯定是比不上咱們北京的,他媳婦也就是我孫女,我孫女兒上的學校……”
顧解放平時是個低調的人,也不好意思吹噓自己的孫女婿,這會兒就把傅明彥的成績拿出來吹了。
因為一句“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國人自古都是推崇教育的。
能夠到部裡工作的,福利待遇好,工資更是好,在日子過得好的情況下,那就更在意教育的問題了。
誰不知道顧部長的孫女顧玉惜是一等一的學習好,在全北京最好的學校最好的班,能考最好的成績。
這樣的一個會讀書的女孩子,居然輔導了丈夫的功課,讓丈夫的成績比她還高?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得說顧玉惜找了一個好愛人,顧解放聽得都不好意思說他孫女婿還是暢銷書的作家。
不急,反正今天早晨聽孫女說了,出版社的編輯來人以後,傅明彥把新的稿子也交出去了,等到有了點成績,找到合適的機會再說。
要吹孫女婿,也要找到合適的機會,不然炫耀得以後彆人都不愛聽了咋辦?
顧解放在見到了傅明彥的第一眼,就覺得他不是池中物,國家開放了高考,一改過去的氣象,在一片欣欣向榮裡,顧解放相信,未來這個孫女婿會給他帶來更多的驚喜。
今天難得上午事情不多,顧解放抽著煙笑著迎接辦公室一撥又一撥的人。
這年頭拍攝照片的人都是有兩把硬刷子的,構圖很好不說,更重要的是,裡麵還把關鍵的人都拍了下來。
最中間的當然是孫宜貞、馮文芷,側邊是武裝部、公安部的主要領導,傅明彥這樣的關鍵人物也不能少,占據了照片裡重要的一角。
單位的上下級同事們看到了顧解放進到了照片裡,可不得過來問問怎麼回事?
知道了這裡麵幫著女兵回家的人是顧解放的孫女婿,還是江川省的理科狀元,即將入北京大學的外語係,不少人都好奇這位高材生。
有人提議說道:“這不馬上要過年了嘛?過年的時候,老顧,把你的這位高材生孫女婿給帶上。年輕人肯定是要喝點酒的,咱們給幫忙鍛煉鍛煉你的孫女婿。”
“行啊。”顧解放痛快地說道,“帶小輩長長見識。”
·
公安部那邊是其樂融融,而另一個人看著報紙,本來愉悅的心情則是手腳冰涼,那人正是回到了首都的於學文。
於學文的親媽姓傅,這也是他能夠順利改名的原因。不跟著爸爸姓於,跟著媽媽姓傅不是很正常嗎?
於家人在聽到了於學文拿到了一份北大英文係的錄取通知書以後,立即同意了於學文隨母姓。
隨母姓改名字算什麼?能上全國最頂尖的大學,以後生孩子就回歸於這個姓氏,隻是小小讓渡了於學文的名字,這個買賣值得?!
確定了於學文改名為“傅明彥”以後,於家人開始對胡同裡的人家說這個名字的由來。
於學文在鄉下大病小病不斷,還差點死了,偶然之間在縣裡遇到了一個瞎子,告訴他改成母姓比較好。然後給了“傅明彥”這個名字。
改了“傅明彥”以後,於學文的運道果然好了起來,還考上了北京大學的外語係。
於家人這樣一吹,眾人就紛紛喊於學文“傅明彥”。
於學文聽彆人喊他傅明彥心裡頭也是會彆扭的,但是隻要看一看家裡頭掛起來的那份錄取通知書,他就告訴自己,必須得克服。
馬上就要上大學了,於學文不想和彆人差距太遠,硬著頭皮在廢品站裡找英文的材料學英文。
於學文每天難得放鬆的時間,就是看《北京晚報》。
結果他看到了什麼?看到了真正的傅明彥的相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