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來談談我的看法。”
劉昕武本來準備第二個發言的,沒想到居然是諶榮老師來發言了。
諶榮老師不愛說話,這個座談會是肯定要發表言論的,還不如早點說了比較好。
“我來發言的原因很簡單,我的小女兒梁歡特彆喜歡《雙麵人生》這個作品,尤其是喜歡裡麵塑造的翠蘋這個角色,我就來談一談我對這個角色的感悟。”
翠蘋是這篇《雙麵人生》裡麵塑造的最為成功的角色,因為在過往的作品裡,遊擊隊的隊長有著“高大全”的特色,一定是睿智無雙,又英勇的。
翠蘋確實有這兩個特點,也有她原生態一個普通農民的特點,這些缺點讓一開始的主角於則正接受不了,很多讀者也大皺眉頭。
而後來,讀者和於則正一樣,深深地被翠蘋吸引。
那些缺點在閃亮的人格魅力麵前算什麼呢?反而讓人覺得,在抗戰期間,真的有這樣的女隊長,真的有千千萬萬個不怕犧牲的翠蘋。
作為文學創造者,又是一個女性,諶榮難免偏愛翠蘋這個角色。
諶榮甚至一度以為作者“問潭”是個女作者,市麵上能呈現出優秀剛強這個特點的女主角,一般出自於女作者的筆下,卻沒想到一個年輕的尚未滿二十歲的男作者能夠寫出這樣精彩的人物。
“非常厲害的年輕作者,我在看到了‘問潭’本人的時候,就有這樣的感悟,寫人寫得太厲害了,我從來沒有想到一個出場給人印象不太好的女戰士能夠煥發出這樣的魅力。
落地化來寫人,這是我對這個作品最大的感悟。
文學作品一定要敢於寫人物身上的缺點,有時候這些缺點反而讓這個人物更加鮮明,熠熠生輝。
就像是翠蘋這個人物,她一槍了結漢奸走狗的性命,不光是於則正心動,我也為了這個女主角心動……
以上就是我對這篇小說的全部看法。”
諶榮老師坐下了以後,劉昕武還是沒來得及發言,因為又有一位前輩說話了。
在場的人都和王曾棋老先生一樣,對於年輕的後輩有溫暖的鼓勵。
78年這個年份太特殊了,77年高考恢複,讓整個文學界看到了文化複興的火苗。
而《雙麵人生》這個作為78年出版社的開年力作,讓這幫文學圈的人看到了百姓們的熱情。
百姓們也渴望不同於樣板戲的文化娛樂,這星星之火已經點燃,很快就可以燎原。
作為文人,從小的讀的是流傳千古的詩篇、散文,他們也渴望在文學圈留下自己的名字,千百年以後,還有後人在精神上與他們共鳴。
《雙麵人生》的大賣,讓他們看到了新文學的潛力。
這位前輩同樣說的是《雙麵人生》的優點,和曆史結合的很好。
“寫小說不是胡編亂造,為了文學創作,當然可以有部分的內容誇張化,但是涉及到真實曆史的部分,一定要慎重。
作者要學習問潭的嚴謹精神,寫文章要做到邏輯合理,內容自洽。
很高興在市麵上有這樣一部作品出世,也給我們這幫人一個啟示,人民群眾其實什麼品類的作品都喜歡,我們需要創作出更多讓普通百姓們喜歡的作品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