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鋒又問道:“那麼導致國力貧弱的原因又是什麼?”
此時,麵對劉文鋒的這個問題,周衛國這位東吳大學的高材生,學習天賦極強的天才軍人,卻是回答不上來了。
見周衛國不作答,劉文鋒這才接著說道:“衛國,你去過泊林,見過軍事強國。”
“你會日語,了解鬼子,也了解西方諸國。”
“即便如此,你還是這麼天真嗎?”
他端起酒杯,沒有邀請周衛國共飲,而是自己一口悶了。
放下酒杯,他方才說道:“曾經我和你一樣,認為鬼子不過一個彈丸小國,我國的四萬萬同胞,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淹死他們。”
“可真正和鬼子交上手,麵對鬼子的飛機坦克大炮,我才明白,當初我的想法是有多麼的可笑。”
“在晉省之中,我的士兵裡,甚至於有人連坦克是什麼都不知道。可他們卻依舊是扛著槍就往上衝,試圖用肉身撼動鬼子的坦克。”
“我國的士兵,不管是川軍還是**,都並不缺乏與敵拚死一戰的勇氣。”
“淞滬的失利和晉省的失利,讓我感受到了我國和鬼子之間巨大的國力差距。”
“而我在想,為何我國和鬼子的國力差距會這麼大?”
“滿清荼毒我國數百年,固步自封,不思進取,導致落後。”
“但在滿清倒下之後,我國卻依舊落後於世界列強,甚至於落後鬼子。”
“你仔細想想,當初滿清的北洋水師,能開到鬼子的家門口,鬼子屁都不敢放一個。”
“可為何短短的幾十年間,角色互換了呢?”
“我認為根本原因有兩個,一個是不團結,另外一個就是**!”
他的話,讓周衛國也展開了反思。
半晌後,周衛國點了點頭道:“說得很好,你接著說。”
劉文鋒繼續道:“外敵入侵,各部隊明麵上一致對外,可背地裡卻相互算計,如何能擋得住鬼子的入侵?”
“不團結的問題暫且不談,說說**問題吧。”
“從31年開始,所有人都看出來了,兩國之間必有一戰。鬼子在充分的準備,以板垣征四郎為例,板垣號稱龍國通,對龍國的一切都了若指掌。”
“晉省之戰之中,閻百川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那就是棄守平型關。他聽了孫楚的意見,認為板垣師團有重武器,需要鐵路運輸,必走雁門關,而不會走板垣並不知道的平型關。”
“可他卻不知道板垣多年前就以去五台山燒香為由,走過平型關。平型關的路有多寬多長,板垣比閻百川了解的都要清楚!”
“我軍繳獲了一份日軍地圖,結果你猜怎麼著?鬼子的地圖,比他媽的晉綏軍繪製的地圖不知道精細了多少倍!”
這麼久以來,劉文鋒的內心之中,是很壓抑的。
見過了真正的戰場的慘酷,看著太多太多的部下的死去。
他的內心之中,積壓了太多太多的情緒,而無處釋放。
如今在這裡,遇到了自己的老同學,劉文鋒可謂是不吐不快。
又是喝了一口酒,酒很烈,卻依舊是壓不住他心中的情緒。
“鬼子在籌備,我們上麵的人在乾什麼?”
“嘴上說著籌備,四處募捐,結果呢?”
“以35年的一次募捐為例,當時說著什麼買飛機,應對鬼子空軍。”
“那次募捐的錢,足夠買一千架飛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