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農曆二月初七,周一。
宜納財、納采、修造、交易。
上午,方年上完課,在光華樓前碰到了匆匆趕來的溫葉。
方年眼睛上下翻動,看了兩眼溫葉,接著看向一旁高聳的大樓:“走吧,請你喝杯咖啡。”
“哦。”
溫葉點著頭,亦步亦趨的跟在方年身後上了光華樓東主樓15層的咖啡廳。
複旦不大,但也不小。
方年兩次來這個咖啡廳都沒碰到過熟人。
點了兩杯咖啡,另要一杯溫水,方年跟溫葉隨便找了個位置坐下。
“剛好是不同的口味。”
說著,方年端起了那杯溫水。
實際上在遇到很感興趣的事情時,方年反而不會喝咖啡提神。
溫葉眼睛一眨,就明白了過來,也沒多說聲謝謝,整理思緒彙報起來。
“程學長聯係過的上交大黃博士本科、碩士都是主修的信息通信工程,尤其擅長通信編碼算法;
是偏理論學術型的研究學者,在國內外發表過多篇高質量論文。”
溫葉先是簡單介紹了程潛提到的那位上交大黃博士。
即那個正在搞lte算法的人。
“從前天到今天,黃博士抽出時間跟我談了兩次,對他正在研究的項目進行了詳細的講解。”
說著,溫葉翻開了記事本。
“簡單用lte來描述項目並不準確,黃博士目前研究的項目實際上是根據3gpp組織在一個release8的規劃上提出來的lte指標來進行研究;
其中又根據UE(用戶設備)Catery(等級)4的標準來編寫編碼算法。
按照黃博士所說,在今年年初3gpp組織在release10上最終定義的LTEA,即定義的第四代移動信息係統中,至少要到Cat4以上,才能滿足移動網絡使用需求;
而release10又重新規劃了新的標準,從原來的Cat1~5,擴展了Cat6~8;
黃博士說也因為這個原因,他需要編寫測試的東西就多了起來,所以現在就遇到了實驗瓶頸與資金困境。”
說完,溫葉緊張的看向方年,麵露不安。
方年玩味的看了眼溫葉:“怎麼,完全複述黃博士說的專業名詞,有點忐忑了?”
“對,對不起,方總,我對這些實在不了解,隻能複述。”溫葉小聲說道,頭也忍不住低下去。
方年看了眼低頭的溫葉,問道:“與其說是黃博士沒抽出時間,不如說是你花了一天功夫想去了解這些專業名詞,耽擱了時間?”
“嗯。”溫葉用可能隻有自己能聽到的聲音承認了這個事實。
她也非常想了解清楚再彙報。
這是作為一個秘書的基本職責。
隻不過黃博士跟她說的這些專業名詞,從網絡上能找到的資料太少了,根本無法理解。
為了不出錯,溫葉無奈的選擇了最笨的辦法,原封不動的複述。
方年抿抿嘴:“行了,彆一副委屈樣子,我懂這些。”
“啊!”溫葉忍不住驚呼出聲,猛然抬頭一動不動的盯著方年。
方年做了個手勢:“不要這麼詫異。”
“其實這些專業知識翻譯起來很簡單,你知道3G網絡吧,現在國際上正在籌備4G網絡標準;
3gpp組織了好幾輪會議後,最終確定了4G網絡要求達到的標準,這裡麵又細分為不同的等級,對應不同的使用場景;
簡單來說,給手機用的4G網絡,最低要達到Cat4這個標準。”
溫葉似懂非懂的哦了聲,心裡默默說了句:“我是垃圾。”
其實如果不是曾經因為寫書,方年也不會了解這麼多。
他頂多隻知道4G、5G,不會知道4G標準裡麵其實細分了不同的用戶設備等級;
一開始標準隻是要求給手機用的4G芯片要達到Cat4,即下行最高速率150Mbps、上行最高速率50Mbps;
隨著基站鋪開,使用網絡標準的升級,中移動後來規定,最低都要達到Cat7,即下行300Mbps,下行150Mbps。
最簡單的解釋就是——
因為使用4G手機的用戶越來越多,必須要提高理論的最高速率,以讓用戶感受的上網速度沒多大變化,或者略有提升。
如此而已。
聽完方年的解釋,溫葉遲疑道:“那……”
方年乜了眼溫葉:“那什麼!還用說嗎?”
“哦,哦!”溫葉立馬反應了過來,“我馬上去找黃博士要項目計劃書。”
的確,方年確實對這個研究項目很期待。
因為才想著怎麼介入4G,布局4G,這就送上門來了。
雖然算法是理論上的東西,變成實際的硬件基帶芯片還有一個很複雜的流程,但……
如果都變成硬件了,還輪得上他方年來插手?
…………
溫葉喝完第一杯咖啡,端著第二杯咖啡,扭著腰步履從容的離開15樓。
正準備走人的方年手機鈴聲響了起來。
是雷冖的電話。
“方總,小米已經正式成立,入駐銀穀大廈。”
“恭喜雷總,不能親至,屬實遺憾。”
“客氣。”
“……”
這通電話很短。
算是在方年的意料之中,隻不過沒想到雷冖的效率會如此之高。
距離那個跟小米有關聯的人睡不著的晚上,僅僅兩個日夜,雷冖便正式成立了小米。
比原曆史中的4月6日提前了整整半個月。
相比之下,今天完全可以稱之為黃道吉日。
因為,2010年4月6日是農曆二月二十二,亦是清明次日:
宜祭祀、破屋、餘事勿取,忌開市、交易、入宅……
方年收起手機,走出光華樓,離開了複旦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