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錢時如潮起洶湧,退時如潮落千裡。
僅兩天功夫,市場麵上是點滴聲音都不剩。
消息麵上也基本散得乾淨。
逼乎上數個話題的討論熱度一下就沒了。
喧囂網絡大半個月的移動社交聊天類市場一下子恢複了平靜。
圍觀群眾們的關注焦點也被新生的其它熱點所瓜分。
休假在家的方年同學看了場過程與預期完全不同的戲。
大戲落幕後,方年婉言謝絕了一眾飯局邀請。
其中也包括再次因公來申的沈尼爾。
這場大戲落下帷幕,影響力俱樂部的收益並沒有像一期投資那麼直接。
可以說整場大戲中,最後沒有任何投資類機構完全撤出離場。
頂多就是沈尼爾的紅杉資本在大戲中,低調的置換了不良投資。
影響力基金二期投資僅是在大量兼並合作中,通過一級市場回流了一半多的本金,共:15億。
餘下的10億本金,其投資持股價值在一級市場未來半年內有望達100億。
這裡麵有個有意思的事情:
現在一級市場上這部分股份的價值已經超過了100億。
有意思的是什麼呢——一級市場上沒有同等購買力。
等於說是單獨的虛泡泡估值。
不過即便如此,根據一些投資預估模型,二期投資的整體浮盈還是有望達到5倍。
從投資進入到燒錢結束,剛好是15天時間,影響力俱樂部再次完成了超高額收益的資本操盤。
儘管那部分估值當下超過百億的股份最低可能也需要持有半年時間,中間還會發生其它波折影響最終收益;
但方年在影響力俱樂部內部的聲望再次暴漲。
可以說到了一字萬萬金的地步。
因為手遊+社交的生態融合,讓影響力基金一期原有持股以一個遠比之前預期中更理想時間節點和價格脫手。
時間比預期早了近3個月,價格則達到了57億人民幣。
算上之前的20億。
即:一期投資用11億的本金換回來總計約77億的總收入,浮盈7倍。
還是那個有意思的事情:
在手遊行業這隻‘豬’被風吹上天時,一期的11億投資在風口大成當場撤出總計約20億人民幣的資金;
剩餘部分持股價值當時總計高達120億,實際撤出時卻相差60多億。
然而!
當時一級市場上根本沒有具備同等購買力的資本機構,即:沒有接盤俠。①
這也是估值跟市值、一級市場跟二級市場的最大區彆:
估值是虛的,隻要沒有接盤俠隨時都會化作泡沫變得一文不值;
而市值則隨時可以兌付成真金白銀,雖然也會發生泡沫導致價值下跌,但哪怕是搞到退市也存在兌付價值。
所以……
無論如何,一期投資總計浮盈7倍對影響力俱樂部來說是想都不敢想的最佳理想結果。
因為從影響力俱樂部組建,到成立影響力基金的整個過程裡;
從來沒想過要玩什麼中線、長線乃至生命線。
就這麼說吧,半年期的持有對影響力基金都算較為恐怖的中長線。
本身資本不事生產,也不會久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