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四環外,西苑頤和園路。
反正是二百零幾號。
附近是成片成片的低矮建築群,粗看起來有點老氣,有老城區的味道。
被頤和園、北大、圓明園等多個大建築群圍在中間。
談不上環境雅致,但也算得上是鬨中取靜。
奔馳停在一個小院子裡麵,周遭樓宇最高也不過七八十來層。
院子裡沒有指示標,也沒有圍坐一團的大爺大媽。
午後的時間點還蠻安靜的。
方年跟吳伏城分辨了下方向,走了進去。
裡麵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入戶大門臉掛了個小牌子:
前沿盤古人工智能實驗室
沒錯,這個不大不小的院子整座都是盤古實驗室的辦公樓不在看起來光鮮靚麗的高樓大廈裡,也不引人注目,就這麼大隱隱於市。
這整個院子都很少會有訪客。
像是個被遺忘的角落。
盤古現在倒也配了個正式的ceo,還過了代理階段,不過並不是外聘,而是內部晉升。
相比之下,盤古並沒有什麼發展壓力,人員也不多,也不需要太強有力的領導。
不像朱厭、饕餮、檮杌這些個實驗室,一個ceo搭配了數個副總,還有好幾個cxo。
也就是白澤實驗室因為蘇姿豐的關係稍微寬鬆一點。
盤古的ceo高總很快迎出來將方年、吳伏城請進了他的辦公室。
高總都沒落座,看著方年跟吳伏城,儘量平靜的開口:“方董、吳總,實在不好意思,我這裡隻有咖啡和茶,不知道您二位要喝點什麼?”
公司最高層領導忽然一聲招呼都沒打就來到了自己負責的實驗室,高總有點緊張。
更為重要的是,其中還有等閒見不到的董事長方年。
在迎上方年的目光後,高總就感覺到了壓力。
方年輕輕一笑,招招手:“宏凱,彆忙活了,過來坐,我跟吳總坐一會就走。”
“誒。”聞言,高宏凱感覺自己骨頭都輕了二兩。
身為最早一批加入前沿係的員工,高宏凱還是在不斷晉升調任京城才知道方年是何許人。
今天是第一次在方年跟前露臉。
他都做好了方年不知道他是誰的準備,沒想到他剛迎出來方年就叫了他的名字。
雖然現在已經是方年第二次這麼喊,但高宏凱還是與有榮焉。
高洪凱落座後,乖巧得像是個小學生,雙手分彆放在雙腿上:“方董,您吩咐。”
方年微微笑著道:“盤古實驗室成立也快一年了吧,公司沒有像其它幾個實驗室那樣安排發展計劃,你自己有沒有什麼想法?”
聞言,高宏凱稍作整理,很快回答:“方董,我是這麼想的……”
“公司沒給安排發展計劃,其實是給了我們一定程度的自由度,是其它實驗室不曾有的優勢;
人工智能可以說是最前沿的基礎科學領域,全世界都處於探索期;
過去一年時間裡,雖然我們主要是配合其它項目進行相關的算法馴服,但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
我們內部定了一份簡單的發展計劃,主要有分模塊、前瞻性、實用型這三大塊。”
“……”
高宏凱用儘量簡單通俗的描述介紹了盤古內部的計劃。
分模塊也是沿用女媧實驗室的成功經驗,分成不同項目組,以應對不同事務。
盤古目前最重要的營收來源是:內部和少量外部商務合作帶來的。
實際上還不足以維持一家實驗室的基礎開支。
前沿對盤古的研發資金傾斜並不多,倒數第一,比勝遇都要少得多。
當然,在搞定了4g組網解決方案後,勝遇實驗室已經迎來了高速發展期,很快就能完成內循環。
所以在高宏凱他們看來,不能直接砍掉這一部分。
前瞻性和實用型也不複雜,盤古實驗室早就開始了相關操作。
就是啟動前瞻性的人工智能發展方向探索,但也要兼顧實用,不能開發出來個沒有任何卵用的智障。
在這一點上,方年能聽出來,高宏凱其實蠻羨慕女媧實驗室的小媧助手。
那就是一種很有商業附加價值的實用型應用領域。
最起碼在去年剛推出來時,直接走在了全世界的前麵,風頭無二。
方年和聲道:“這樣的安排不錯,期待盤古能有出成績的時候。”
“……”
又聊了幾句,方年和和氣氣的開口:“最近辦公氛圍怎麼樣?”
“我們這裡一直以來都不錯,辦公環境、業務壓力都不重。”高宏凱拍著胸口道。
“……”
之後,在高宏凱的帶領下,方年跟吳伏城走了一圈。
最後方年跟盤古實驗室的總工聊了幾句。
跟其它實驗室不太一樣的是,這位總工年紀不是很大,才三十出頭,在學術圈裡名氣還不小。
北大博士畢業,主專業數學,反正大家能服氣。
這位陳總工也很有想法,他對人工智能的未來有一些還不錯的想法,理性中帶著點學者的浪漫。
並沒有一上來就想什麼科幻型強人工智能。
傾向於馴服更強有力的算法來解決實際問題:
譬如京城的交通擁堵。
用陳總工的話來說,要讓每一天都讓交通狀況像春節期間那樣,在三環也能鉚足勁踩油門,想必也不再有三裡屯追不上三小時後起飛航班的遺憾愛情故事。
臨走前,方年微笑道:“陳總工,十分期待你能拿到集團科學家獎,在我看來,你的競爭對手也就隻有陳建業院士。”
“我怕是短時間內比不上院士。”陳總工笑了笑。
方年也笑了:“五百年前你們是一家,四舍五入,誰得了都是你們老陳家內部的事情。”
“……”
2011年前沿並未評選集團科學家獎,連實驗室級彆的科學家獎都隻發出了一兩份。
倒不是前沿心疼錢,而是定了標準就得按照標準來。
再說在元旦過後,不少人都拿到了不同的福利,期權或者股份等。
年終獎也是很豐厚的。
個人最高的是陳建業院士,湊了個好聽的數字,666萬。
還有團隊形式的年終獎,最高的是女媧黃維鳴帶領的團隊,合計拿了2700萬。
“……”
坐上奔馳,村長很快駛離。
方年望向吳伏城:“同事們狀態怎麼樣?”
“還挺好的。”吳伏城斟酌著回答,“人心很齊,各司其職,向心力很不錯,比總部都要好,近期沒人離職。”
“……”
事實上,這才是方年親自來一趟京城的主要目的。
工信部的那個集成電路會,連苗為都覺得方年能去是大家的榮幸。
以前沿目前的龐大體係,上層的決策,下層不一定能全盤理解。
第一個視察的實驗室就沒發現問題,效仿最穩定的體係構建治理架構就也還是值得稱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