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文淵書庫總部的一間會議室裡。
總編輯坐在辦公室裡,翻看手裡的資料。
一會,下午三點,他們將召開討論會,確定文星杯最終的獲獎名單。
文淵書庫擁有五十多年的曆史,舉辦的文星杯也選拔出上百本家喻戶曉的文學作品。
可近些年,人們娛樂模式越來越多,像短視頻、網絡小說,這些導致出版行業的市場份額被大幅擠壓。所以,文淵書庫如今名氣遠高於公司實際體量。
再者,現在社會壓力大,市場上流行的趨勢是,作品為情緒服務,越直接越好。比如短劇常常會打造不切實際的人設,滿足受眾的幻想,追求流量變現。這沒什麼好指責的,如今社會壓力大,製片方賺錢,受眾獲得快樂,大家都不寒磣。
小說領域也是如此,非常重視熱點情緒,最近什麼社會話題火,寫什麼幫大眾發泄情緒,這本書就更容易火。
可他們身為老牌子出版社,要堅守初衷,不能為了滿足短期市場潮流,而過度為情緒讓步,要在文學、質量與娛樂之間尋找平衡。他們要選的是,至少經得起至少十年時間考驗的作品。
可這就帶來了銷量問題。近幾年,兩大文學征稿比賽獲獎作品的銷量越來越不理想。文星杯與文宿杯在大眾心裡的權威性,也下降了一些。
為了生存,或許要更多考慮市場問題,可又要堅守老牌出版社的初衷,進退兩難啊。
去年文星杯出了個《三十年》讓境況好轉了些,今年……
剛想到這,門口傳來敲門聲。
“總編,有兩位作家、劉教授和市場部的趙經理已經到了。”
“好,我這就過去。”
總編拿上資料,來到會議室。
過了幾分鐘,評委會眾人到齊。
大家開始各抒己見。
文星杯一共有六個獲獎名額,一等獎一名,二等獎兩名,三等獎三名。
對於文星杯這種幾乎家喻戶曉的獎項而言,不同獎項在初期宣傳效果沒有太大的差異。
最大的差彆,一是名聲,二是獎金。一等獎20萬,二等獎10萬,三等獎5萬。
過段時間,則要根據每本書的市場表現,來重新劃分宣傳資源。
由於之前已經開了幾次線上會議,半小時後,眾人對其中五個獲獎名額的態度基本達成一致。隻剩下最後一個三等獎名額。
總編笑著道:“咱們現在比較有爭議的就是三等獎的最後一個名額,是給《鬼吹燈1:精絕古城》還是《咖啡館》,各位再說說看法,咱們再討論一次。三點五十開始投票。”
他們采用的是討論加投票的模式,所以會先討論一番。
師範大學文學係主任李教授開口道:“最後一部,我建議選《鬼吹燈1:精絕古城》。首先,世界觀嚴謹,通過風水秘術、曆史傳說等元素,構建了一個全新的世界觀,算難得的精品。第二,它探討人性、曆史與社會問題。第三,盜墓題材目前相對空白,有很高的創新性。”
市場總監苦笑道:“李教授你說的沒錯。但《咖啡館》是治愈題材,更符合當前讀者的情感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