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海源才高二,就參加國際奧林匹克化學競賽得了金獎,一時間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很多知名大學都向他伸出拉橄欖枝,最終,許海源選擇了白求恩醫科大的臨床醫學專業。
這個年月,協和醫科大的名氣還沒那麼大。
要是論起來呢,東北三省的省會都有不錯的醫科大學,名聲都比協和大。
比如吉省的白求恩醫科大,遼省的中國醫科大,黑省的哈爾濱醫科大。
那都是有紅色傳統的醫學院校,非常出名。
白求恩醫科大,那是從戰亂紛飛年代走出來,經曆過戰火洗禮的醫學院校。
在這個時候,能排到全國前三,人才輩出的學校。
許海源選擇白求恩醫科大,一個是因為楚瑄淮。
畢竟楚瑄淮在醫科大當了那麼多年校長,如今他的徒孫卻要去彆的學校念書,這個有點兒說不過去。
許海源在省城念書這兩年,跟白求恩醫科大的校長馮啟玉、醫科大醫院的袁錦程、遲浩等人接觸很多。
馮啟玉對許海源十分欣賞,一直都說讓許海源報考他們學校。
再一個,就是為了許瑾萍和楊皓宇了。
這倆要在省城讀三年高中呢,許海源可不放心,他必須在這兒盯著才行。
所以許海源拒絕了首都幾所醫學院校的邀請,選擇了白求恩醫科大。
許世彥夫妻對孩子的選擇從來不過多乾涉,許海源想選哪裡就選哪裡。
首都也好,省城也罷,都無所謂。
許海源雖然拿到了醫科大的保送資格,但他還是高二學生。
高三沒念完,還有好幾科要參加會考,所以還要在附中再讀一年書。
所以慶功宴之後,許海源又在家呆了幾天,陪陪爺爺奶奶。
七月末,蘇安瑛和季玉鳳陪著楚瑄淮還有三個孩子,一起回了省城。
兩家人商議過了,要在省城買套房子給孩子們住。
許海源要讀的是本碩七年臨床,加上高三這一年,那就是最少要在省城呆八年。
萬一將來還要讀博或者留校啥的,那基本上就是定居在省城了。
所以很有必要提前買房,早點兒買省心。
可是這倉促之間想買房子,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不是離著學校遠了,就是房子看不好。
最後還是來中草堂看病的患者說,他家有兩套房子想往外賣,離著不遠。
蘇安瑛一聽,趕緊就跟著人家去看房子了。
小區正好就在附中和醫科大中間的位置,是三樓四樓的上下兩處房子。
麵積都還行,八十來平,挺寬敞。
房主家裡有倆兒子,原本想著正好一人一套留著結婚成家用,樓上樓下住著也方便。
結果這倆兒子都沒留在本省,一個出國了,一個去南方了。
小兒子在南方打拚開公司,手裡錢不太夠用。
老兩口有意搬過去跟小兒子過,所以就想賣了房子給小兒開公司用。
蘇安瑛和季玉鳳過去仔細看了房子,不論地段還是房型都可以,房子還挺新的,都裝修完了沒住人。
雙方協商好價錢,找人寫了契約,又去房產部門辦理了過戶。
三樓留著給楚瑄淮、許海源、許瑾萍住,四樓留著給楊皓宇住。
這邊專門雇個打掃和做飯的保姆,另外季玉鳳打算在省城讀個會計,正好陪孩子。
房子買了,又置辦了被褥行李、鍋碗瓢盆。
一切安頓妥當,季玉鳳也在商專辦理了入學手續。
“弟妹,那孩子們可就交給你了,這兩年麻煩弟妹多費心。”
蘇安瑛那邊還有好多事情要忙,實在沒時間久留,這邊安頓好,她就得離開。
“嫂子看你說的,這還有啥麻煩不麻煩?咱兩家要是這麼說,那就太生分了。
沒事兒,有我在三哥和嫂子儘管放心就是,我肯定照顧好他們。”
季玉鳳一聽就笑,這些年他家兒子在許家又吃又住的,許家從來沒把楊皓宇當外人。
如今孩子們都在外求學,她過來陪讀,自然也要好好照看。
就這樣,蘇安瑛把省城這邊安排妥當離開。
八月二十號,附中正式開學,許瑾萍和楊皓宇也成了師大附中高一的新生。
這倆其實已經在附中上課一學期了,高一的課程基本上學完。
期末測試的時候,倆人成績都非常不錯。
各科老師都很喜歡他們,真是當自己家孩子那樣照顧。
許海源也是高三學生了,不過相比於其他高三的學生要忙於複習,準備高考,許海源就輕鬆了許多。
之前,許海源的數學和物理老師,一直都希望許海源能再選一科參加競賽。
可許海源已經拿到了化學的金獎,他不想接下來的日子還拚命訓練做題。
再者許海源知道自己數學和物理啥情況,就算是參加了,也不可能達到化學那個程度,沒必要占著名額耽誤彆人發揮。
高三最後一年,還是輕鬆點,把相關課程學好就行,其他的沒必要非得爭強好勝出那些風頭。
有那個參加比賽培訓的時間,不如跟著楚瑄淮,多學點東西呢。
學校方麵對此,也表示理解,數學老師和物理老師隻能放棄,挑其他學生培養。
三個大的都留在省城念書,這邊有楚瑄淮有季玉鳳,還專門雇的人做飯收拾,日常生活不需要孩子們費多少心思。
許瑾萍本來就獨立懂事,楊皓宇雖然有點兒孩子氣,可是上頭有大哥和二姐管著,他也鬨騰不到哪裡去。
再加上倆人所在的加強班學習任務很重,同學都是學霸菁英,競爭激烈。
所以楊皓宇成天淹沒在題海裡,也沒啥機會作妖。
東崗這邊,許瑾慧和許海清秋天也讀六年級了。
倆孩子成績還可以,參場小學又是全鍋抬升初中,倆人沒啥升學壓力。
許海清這孩子有點兒皮,以前有大哥二姐看著,他還不敢太得瑟。
如今哥哥姐姐都不在家,許瑾慧太溫和,根本管不住他。
這小子一開學就開始翹尾巴,動不動的就跟著班級裡一群男生淘氣,曠課偷摸跑出去滑旱冰、打台球。
一次兩次的,許瑾慧不惜的跟弟弟計較,隻背地裡敲打幾句。
可許海清不怕他四姐,乖兩天又不安分了。
結果有天這小子又往外跑,被許瑾慧逮著,掄著班級裡掃地的笤帚,就把許海清一頓抽。
到這時候許海清才發現一件事,合著他們家就沒一個好惹的。
連一向溫溫柔柔的四姐,狠起來也挺嚇人。
九月一號到五號,撫鬆舉辦了第八屆人參節。
自打八九年人參節辦砸了之後,人參節就從開放式轉為小規模封閉式,以自娛自樂的文體活動為內容。
九三年秋,隨著形勢的好轉,又從封閉式轉為開放式。
九四年的人參節,以“開放、友誼、奮進”為主題。
本著群眾參與、自娛自樂的原則,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的文化藝術和文體活動。
參場小學也選派了節目參加人參節表演,許海清在文藝彙演上表現出色,還拿了獎。
在人參節慶祝大會上,表彰了全縣十二個模範集體,一百零五名勞動模範。
人參節期間,還舉辦了人參文化理論研討會。
許世彥應邀參加研討會,跟與會一眾專家來賓,討論關於撫鬆人參的曆史及文化,提出了一些很有價值的建議和意見。
人參節期間,坐落於東崗參業公司,國內首家人參博物館——撫鬆長白山人參博物館,正式開館。
博物館采用室內室外相結合的展覽方式,將人參栽培、加工等情況詳細展出。
同時還向人們展示了撫鬆地區人參栽培和發展曆史,尤其是各種栽培方式的演化。
對撫鬆地區人參文化研究,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這一屆人參節,經貿活動也有一定的成果。
來自東夷、南韓、意大利以及全國各地的客商一百餘人,進行了經貿洽談活動,成交額數千萬元。
雖然比不上之前的記錄,好歹算是個轉折點,好的開端。
人參節期間還有一件大事,萬良人參市場交易大廈落成,舉辦了很隆重的落成典禮。
相比於許世彥前世,這輩子萬良人參市場正好晚了兩年。
關於萬良人參市場的修建,不少人在此之前頗多揣測,都覺得許世彥可能會暗地裡使絆子不讓建。
畢竟東崗已經有一處人參市場了,每年市場交易量都非常大。
參市周圍那些門市啥的都不少掙錢,參市旅店和飯店更是賺的盆滿缽滿。
這種情況下,要是撫鬆境內再多一家人參市場,肯定會分走不少的客流量,東崗那邊往後就沒那麼掙錢了。
但是出乎所有人預料,許世彥對此一點兒反應都沒有,他才不乾這種損人不利己的事呢。
通過大家這幾年的努力,撫鬆人參基本上算是走出了低穀。
雖說價格頂多也就是興旺時期的一半,但最起碼不用愁著銷路了。
不少參農又恢複了種植的熱情,開始發展人參。
這種情況下,多一家人參市場,能更好的提高撫鬆人參知名度。
東崗參市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地位早已穩固。
再加上還有不少藥廠、保健品廠都過來抓貨,萬良參市就算建成,短期內也無法撼動東崗參市的地位。
將來兩邊各自發展,更能促進人參的市場交流,本身這是好事情。
這幾年,許世彥等人家裡一直沒斷了栽參。
反正也不多,一年還是一百來丈,都是雇人乾活。
到秋天起了棒槌,挑大的、身條好的直接用白色泡沫箱打好包裝,發貨運往首都、滬市、羊城,賣鮮參。
其餘的送去加工廠,加工完之後發貨賣掉。
八九年的時候,許世彥家栽了一百丈參,用的就是當初柳毛河那片參地的栽子,四年直生根的大栽子下地。
按理,這個應該是九二年起參做貨,但是當時行情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