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決定,封王傑、吳沉、黃載為內閣大學士,與李愛卿共事。
你們要幫他分擔工作,今後奏折中的要點和建議隻需寫成小紙條夾在其中,朕看過後再做決斷。"
“臣等遵旨!”
朱元璋再次詳細詢問了李偉處理政務的情況,吳伯宗知無不言,耐心解答。
聽著聽著,朱元璋越聽越覺得不對勁,這廝分明是在投機取巧啊!他還以為李偉會因勢而動,沒想到完全想錯了。
更氣人的是,這家夥居然還敢提前離崗!
太祖的臉色鐵青,既不希望臣子貪圖權勢,也不允許他們偷懶敷衍。
這就很棘手了,但這是他對臣子一貫的要求!
朱元璋對李偉的行為恨得牙癢癢,思慮片刻,決定第二天就下旨明確下班時間。
待吳伯宗退下後,朱元璋重新翻閱那些奏章,這才發現李偉的部分意見倒是相當不錯。
於是,他將好的部分全都抄錄下來,至於那些得罪人的提議——比如讓侍郎去守寡婦家門、讓寫冗長奏章的人抄寫百遍——特意標注為“李愛卿”提出的。
經此一番操作,坑李偉挖得更深了,原本才埋到腰部,現在至少到了胸口!
清晨的早朝,李偉費儘周折才從夢魘中解脫出來,一路上心中咒罵朱元璋無數,幻想過無數次撂挑子不乾,最終還是掐著時辰趕到了午門,隨眾人入宮。
奉天殿內,眾臣各就各位。
今日文官們投來的目光格外陰冷,幾位更是時不時轉頭凶狠地瞪他,可惜李偉閉著眼打瞌睡,完全沒看到那些淩厲的眼神。
議政開始前,朱元璋頒布旨意,封吳伯宗、王傑、吳沉、黃載為華蓋殿、謹身殿、武英殿、文華殿大學士,職位等級與李偉持平,且特彆強調內閣下班時間為申時三刻,不得提前。
這條顯然是針對李偉的早退習慣。
聽到朱元璋新封四位大學士,有人嗅出了風向——這是要分李偉的權力啊!機會來了。
“啟奏陛下,臣彈劾文淵閣大學士李偉擅權,臣一心為民,事無巨細皆上報,他卻讓臣去看門,分明是故意刁難!”
“臣也彈劾李偉,臣上奏的奏章稍長,他就沒耐心審閱,還罰臣抄寫百遍!”
眾人紛紛找茬報複,這些都是朱元璋事先叮囑過的。
朱元璋不動聲色地道:“朕認為李愛卿所言有理,看你寫的什麼亂七八糟的東西,兩句話的事硬寫得冗長不堪,抄百遍都不算重罰。"
對於此事,朱元璋內心非常認可。
“還有你,身為侍郎竟說些無稽之事,莫非閒得發慌?”
這幾人被訓得一臉茫然,難道他們理解錯了嗎?李偉的聖眷似乎並未減少?
“陛下,臣……隻是臣家中貧困,買不起足夠的紙張。"
朱元璋:……
“李愛卿,你怎麼看?”
朱元璋把問題推給了始作俑者。
李偉早已清醒,畢竟有人當麵指責,哪還能睡得安穩。
李偉出列行禮後,看著那位家境貧寒的老頭問:“老先生如何稱呼?”
“哼,老夫刑部侍郎茹太素!”
老頭冷哼一聲,怒視李偉。
“你一個三品侍郎,怎會買不起幾張紙?”
當下這個年頭,紙張的價格依舊不菲,遠不及後世那般廉價,人們連擦屁股都不會輕易用紙,誰也舍不得啊!每月供官員書寫奏折的紙張雖由朝廷提供補貼,但數量有限,不是想寫多少就能寫多少,老朱可不是隨便給你買單的人。
而且茹太素這家夥寫的東西又長又囉嗦,光是抄寫百遍所需的紙張,數目可不小。
“你!”茹太素被氣得說不出話,憤然道:“本官清廉自守,怎能與你這等奸邪之人相提並論!”
李偉翻了個白眼,動不動就罵他奸佞,他既未受賄,也沒徇私枉法,卻不知為何背上這個名聲。
不過李偉也不是那種隻會挨罵不反擊的人,他略一思索,想起後世公園裡練習書法的老頭,頓時有了主意:
“皇上,何不讓茹大人以清水代墨,用長棍綁布條作筆,在石板上抄寫奏折?既省錢又省紙。"
朱元璋聽罷眼前一亮,這主意不錯,他怎麼就沒想到呢?以後要是誰再寫又臭又長的奏折,就這麼罰他們!
“好主意!茹太素,照李愛卿說的去做,在午門外抄寫百遍,不抄完不準離開!”
“啊?”
茹太素臉色發白,他的奏折可是上萬字的,午門外抄寫百遍,天哪,這是多麼煎熬的事情啊!
“陛下,那我呢?”
另一位侍郎急切地問。
“你嘛,就去看一個月的門吧,然後回來!”
“……”
之後,朱元璋用實際行動證明了李偉深受寵愛,李偉奸臣的名聲也因此更響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