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聯盟酒館裡的情況又發生了新的變化——大小兩片相對獨立的區域互換了。
原本瓦裡納的“根據地”是吧台左側的小區域,一般的酒客聚集在大區域;
但現在,瓦裡納發動起來的人越來越多,反而吧正常的酒客擠到了小區域。
這段時間,瓦裡納一邊繼續散播“工人是基石”的觀念,一邊和他們討論爭取權益的方法和目標。
這個時候,他已經不再是獨坐一桌了。
瓦裡納根據這半個月的觀察,選出了三個他認為思考最有深度,能夠將他泛泛而談的理念作出一定程度內化的先進分子。
伯頓是其中之一。
另外還有馬爾克,他們都是參與過討薪事件的年輕人;
還有一個則是四十來歲的中年人,是東拜朗船塢的修船師傅,很有智慧,名叫馬卡羅夫·戈麥斯。
由於時代和階層的局限性,他們設想的方法和目標都很直觀。
罷工遊行——
這是絕大多數人的想法,也基本是他們唯一能想到的方法。
這當然不能算錯,但其實效果不會太好,因為這本質上是在請求既得利益階層出讓利益。
不過在這樣的超凡世界裡,普通人基本上也就隻能做到這一步了。
任何思想上的力量,其實都需要相應的物質基礎來支撐,否則就是空想,就是無稽之談。
換句話說,不找個真神撐腰,沒有幾個天使半神加上相當數量的中序列非凡者支持,抗議行動稍微過火一點,那就是滅頂之災。
瓦裡納當然不會明知故犯,主動去踩紅線。
事實上,他在一開始就計劃好了,在控製抗議程度的同時,還另外找了一頂足夠堅實的保護傘。
提高工資——
這是所有工人都認可的共同目標,但具體到細節量化,又沒人說得出具體方案;
除此之外,還有少部分人想到了降低生活成本。
直觀點說,就是廣大勞工階層們斷斷續續一直在呼籲執行的訴求——廢除《穀物法案》。
《穀物法案》的廢除可以說是一件必定會發生的事情,即便順其自然,也會在不久以後實現。
以此作為目標的話,行動的阻力就會大大降低,也不會真正觸怒高層。
畢竟現在最想廢除《穀物法案》的人,恐怕就是國王喬治三世了。
如果不是保守派貴族的強力反對,恐怕國王喬治三世早就下令廢除《穀物法案》了,根本不用等到現在。
畢竟這可是他成神儀式的一部分!
基於這樣的原因,它其實也是瓦裡納看中的主目標。
它是大勢所趨,實現的條件幾乎已經全部就位,這意味著瓦裡納隻需要推一把就能完成目標——這在他的能力範圍內。
另外,廢除《穀物法案》會給社會帶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涵蓋上中下各個階層,引發的災禍不在少數——這符合他的扮演需要。
可以說,這是瓦裡納能想到的,在保證消化速度的前提下,最柔和的扮演方法了。
如果能完美執行,那他需要顧慮的問題就隻有一個了。
開弓沒有回頭箭。
瓦裡納隻希望,事態的發展不要超出他作出的幾個預測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