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根奪成仙,無材難熔煉,不敢對人言,獨自糊算盤。
訪外護未遇高賢,把天機牢抱幾年。多試驗,妙更玄,憑慧劍,采靈泉’
這是陰泉鬼君的玉簡中記載的一段有關《融靈奪基術》的描繪。
此術也不是吹的無孔之笛,彈的無弦之弦。
而是需要在擁有靈根者的身上方可施行。
哪怕是最差的劣等靈根,亦有機緣,否則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故而,在數日之前,陳登鳴還曾誕生過憑借此術,為陳敬和陳依然兩個孩子造出靈根的念頭,但於一番研究後,他還是無奈接受了現實。
這修仙界,似真的就沒有給無靈根的凡人任何一條出路,殘酷得令人心寒。
然而仔細去琢磨,這似乎又是再正常不過的一件事。
世上任何事都是從無到有的那一步最為艱難。
一旦有了之後,往後的任何優化,都是在有的那一步基礎上不斷添加。
就好似人類有了一點火星後,就能點燃熊熊大火,締造文明。
而在沒有這一點火星之前,人類甚至連什麼是‘火’的概念都沒有,又如何去創造火。
這就是從無至有的過程,千難萬難。
擁有靈根的修仙者,往往執著思考的,是如何去優化自身已有的靈根。
由此誕生一些諸如《損命拔苗術》或是《融靈奪基術》的術法,雖是極其罕見,卻也並非沒有可能。
但有靈根的修仙者,卻九成九不會去思考如何將一個無靈根的凡人,創造出靈根,這完全是吃力不討好,也絕難從無到有的辦到。
陳登鳴也算是對靈根研究頗深的修士。
他自然也清楚這種過程的艱難。
甚至他也深知,自己無法在這種方麵深入研究。
因為但凡這類涉及改變一個人潛力的實驗,無論是前期還是後期,都必須牽扯到大量的凡人與修士,可能需要不少凡人的性命去填充。
曾經《損命拔苗術》被百損魔道研究出的過程中,就葬送了不少修士的性命。
陳登鳴無論是昔日在江湖中行事,還是踏入江湖界,都始終恪守本心。
身為一個穿越者,他之所以並未在江湖以及修仙界中逐步變強後迷失自我,月牙衝天,便是因他不忘初心。
自覺難以在這種道路上堅定前行。
這也勢必分散他修煉的大部分精力,還未必就能成功。
故此有些事,終究也隻能在心底成為遺憾,留待日後的機緣。
不過撿人現成的成果,摘摘桃子,這還是可行的。
在武仙分身施展《融靈奪基術》相助下。
被挑選出的香火信眾‘隋敬實’,融靈進行得很成功。
這個過程中亦有痛苦。
例如在陳登鳴出手將對方的下品水靈根融靈後改為金靈根時,此人便痛苦嘶嚎了小半日。
直到小半日後完成融靈,這位香火信眾已是成功融合吸收了成品金靈根。
其下品水靈根,也由此變為了中品金靈根,身上的氣息似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這首次嘗試的成功,陳登鳴尚沒有感到太過振奮。
諸多香火信眾見證了‘隋敬實’的靈根變化,卻是歡呼雀躍,頂禮膜拜,視作為仙跡。
惟有陳登鳴清楚,這看似輕易的過程,所消耗的卻是何等珍貴的資源,乃是由至少一千一百條修士的命換取到的資源。
在陰泉鬼君所留的玉簡中記載。
兩顆成品靈根,一個乃是上品水靈根,一個則是中品金靈根。
每一個成品靈根所需的製造材料,首先需要一種陰泉之下名為無根果的珍惜靈材。
其次便需要抽取千位同屬性的下品靈根修士靈根,百位同屬性的中品靈根修士靈根,十位同屬性的上品靈根修士靈根,如此方可成功製造出一枚對應屬性的成品上品靈根。
修煉融靈奪基術的修士,將這一枚成品上品靈根吸收融合後,有一定概率將會直接繼承對應的上品靈根,甚至修改自身的靈根屬性。
之所以說是有一定概率,便是融靈的過程順利與否,完全因人而異。
若是融靈不夠順利,或是本身靈根與融合靈根相克,大概率將無法完美繼承,導致融合了一枚成品上品靈根後,自身的下品靈根卻隻更改提升為中品靈根。
陳登鳴之所以挑選出‘隋敬實’這名香火信眾嘗試,也是因此人乃是三名信眾中,唯一的水靈根修士。
另兩人則分彆是火靈根以及木靈根。
火克金,金克木,都不太適合融合成品金靈根,可能造成負麵效果。
而金生水,水雖是也會損耗金,但金水之間,卻至少還是有部分裨益的,良性循環的可能性更高。
其次,陳登鳴手裡所留的一顆成品上品水靈根,也是為日後更改自身金靈根作準備的。
這種金水靈根互換的組合嘗試,從‘隋敬實’先展開,他日後也算是能有一個參照。
如今信眾‘隋敬實’雖是成功在融靈後,將自身靈根由下品水靈根改為了中品金靈根,可喜可賀。
但後續是否會有什麼不良反應和變化,都還是未知的。
也許陰泉鬼君的其他分神魂魄,可能會在若乾年後找來。
也可能陰泉鬼君不會找來,但這種後天製造出的靈根卻存在某些隱患。
這都是‘隋敬實’得到靈根優化的收獲後,同時所需承擔的風險。
在此之前,陳登鳴亦是也承擔了一次巨大風險,險些陰溝翻船,他拿到這成品靈根的過程,也很是坎坷。
“玉簡中記錄的有關《融靈奪基術》的說明與法門雖是完善,卻並未寫明任何風險.
這種後天成型的靈根,不可能一點隱患都沒有,也許是那陰泉鬼君有所隱瞞”
陳登鳴一切求穩。
他還聽聞過,每個人先天誕生的靈根,都是與其性格以及體質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