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這一天,李晨也曾經想過,卻沒想到會這麼…
合夥人製度,大家思考的角度不同,接的官司也不會相同。
李晨思考的是絕大多人的公平與正義,而他們所思考的是律師的正常工作。
為犯人開脫,也是律師的職業服務人群的一部分。
就像是醫生看病,不會去管他是好人還是壞人一個道理。
屬於李晨的東西並不多,隻有一台筆記本電腦。
拿著自己的東西走出寫字樓,站台樓下又是忍不住停下腳步望了一眼。
自己從畢業就進入這間律所,平日裡這幫師兄對自己也算照顧有佳。
這個地方沒有怨恨,如今要走還是有些留戀的。
這是習慣的問題,卻不是選擇上的後悔。
大家都在一起工作,如果不能一條心工作,散夥也是早晚的事。
對於自己的性格,李晨也很懂。
前世辛辛苦苦為了生活忙碌,如今有了擺爛的條件,當然要把自己活的瀟灑一些。
坐在車內,李晨開始研究自己以後的道路。
現在擺在他麵前的有兩個方向:
第一,回家繼承家業,做一個中規中矩的富二代,熟悉父親的人脈資源,慢慢掌握公司,做一個優秀的接班人。
第二,自己開一家律所。
李晨不想去繼承家業,那樣的人生就像是被按在流水線上的機器,枯燥無味。
拋棄自己最為擅長的專業領域,重新學習新的知識,他也會害怕自己失敗。
繼續做律師,就要自己開一家律所,因為他那懶散的性格注定沒人要。
大多數人的想法,有能力的律所和聽安排認真的律師,他們應該會選擇後者。
畢竟誰也不想招進來一個律師老板…
律所的兩種經營模式,李晨還是選擇了後者。
自己注冊一個做老板,這樣才能更好的去摸魚…
隨心!
不會有人計較你有沒有乾活。
接下來半個月,李晨都在忙乎自己律所的事情。
律所的位置一定要找好,這很重要。
第一次“創業”,李晨十分上心,這和他的性格有關。
有些事情,要麼不做,做了就要做到最好。
律所也是這樣,既然開了也要搞出個名堂才行。
李晨找了個黃金地段,這聽起來也有些荒唐,當他聯係老板的時候那老板也是一臉懵逼。
那是一個上下兩層的酒店,門麵很大,因為他資金的問題才有了轉讓的想法。
“要不是我急著用錢,這家酒店說什麼也不會轉讓給你。”
李晨與那老板簽訂完合同還是有些鬱悶。
他原本想把酒店轉讓給彆人去經營,等自己緩過來再買回來。
現在可倒好,徹底沒戲了。
要不是這家夥給的太多,說什麼也不會賣給他。
李晨聞言則是笑嗬嗬的回應內心不以為然。
有誰規定買下一家酒店的用途就是開酒店?
隻要我高興,開成廢品回收站又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