碼頭上的這一場奪權大戲,看的江南諸官目瞪口呆,心底發寒。
他們沒想到賈環竟會如此果決,更沒想到他會如此肆無忌憚。
堂堂兩江總兵,竟就被他這般明目張膽的架空?!
這已經不是簡單的囂張跋扈了……
等劉昌邦倉惶離去後,賈環看著麵色凝重的一乾江南大員,笑道:“諸位不必如此,這件事本侯會如實的上書陛下和軍機閣,不會欺上瞞下,巧言妄為的。
你們也大可將今日之事,呈密折快騎傳遞進京。
本侯為武勳將門,對江南政事是沒有資格乾預,也沒興趣乾預。
但對軍方軍務之事,卻有督查之權。
本侯這次下江南,雖不會乾涉地方政務分毫,但軍務不在其內。”
原本麵色凜冽而忌憚的江南大佬們一聽此言,眼睛紛紛一亮,麵色多雲轉晴。
他們對兩江總兵到底何人去當,不會關心半分。
他們隻關心他們自身的利益會不會被侵犯。
軍方不得乾政,在神京朝堂上自然是條鐵律,無人敢觸碰這條死線。
但在地方上,因為總有丘八想法子惹事斂財。
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尤其是那些跟腳極硬的丘八。
這世上還有比賈環跟腳更硬的小丘八嗎?
原本連兩江總督黃國培在內,都準備閉上眼惹二三年暗無天日的日子。
隻當被狗日了二三年……
雖然會身心俱是屈辱,可也就二三年。
忍忍就過去了……
想想京中那群大佬,被強上了這麼些年,到頭來實在沒法子,不也隻是將這位爺打發到江南富貴鄉來禍禍。
如此想想,心裡總能平衡些吧?
誰曾想,幸福來的這麼突然。
江南官場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這位主居然守起規矩來……
賈環親口應承了這一點,對他們而言,實在是驚喜非常。
研究過賈環的人都知道,這位主雖然跋扈頑劣,但極重諾言,還未聽說過他說話不算話的事……
由此一來,彆說之前那些麵色凝重的大佬,就連一旁處的巨賈富商們,都無不麵露喜色……
兩江總督黃國培笑道:“本督曾聽陛下金口玉言,寧侯年雖幼,但頗識大體,懂得大規矩。
且每逢國難時,寧侯都會當仁不讓,挺身而出。
之前江南水災,寧侯更是舉合家之財,襄助朝廷購糧賑濟,活人無數,阿彌陀佛,真真是天大的功德……”
賈環麵色古怪的看著黃國培,現在他敢斷言,這黃國培一定是隆正帝的鐵杆心腹。
因為當初太上皇好玄,也就是好道,卻不喜禿驢。
太上皇在時,大秦國內每每有道門欺壓佛門之事發生。
既然上有所好,下麵也多有捧場的。
也許有人有風骨,不去捧場做道童,但也絕不會成為佛門修士。
然而賈環卻知道,隆正帝是好佛的。
在隆正帝極少的私.欲中,好佛能排名前三甲,甚至還在女色之前。
連禦膳都舍不得多吃些的隆正帝,卻會讓內務府每年從江南清涼寺,進貢清涼佛香給他。
那佛像可不是一般的鬆木屑做成,其中還摻雜著麝香冰片等珍貴材料,以秘法做成。
黃培國敢在當眾之下,念一聲佛號,差不多也算表明了立場。
咱們是戰友……
賈環抽了抽嘴角,正想對一個天王蓋地虎的暗號,看看到底是不是真正的同誌,然後就聽一旁一道有些尖銳令他不喜的聲音響起:“總督大人說笑了,誰不知寧侯富甲天下?區區五百萬兩,遠談不上闔家之財……”
正是江蘇巡撫譚磊,不僅三角眼、陰森臉、公鴨子嗓子讓賈環不喜,話語更讓賈環不喜。
這孫子哪兒冒出來的?
一個巡撫,敢和兩江總督蹩口角,還敢當著他的麵說這等話……
不過沒等他發作,就見那譚磊轉過頭,就滿臉賠笑的對他道:“當然,儘管如此,寧侯的高風亮節,也是國朝中頂尖兒的高明。下官也曾得聞聖訓:賈環公忠體國,國之幸事,不可因其年幼而怠慢。
此等聖眷,真真是……阿彌陀佛!”
看著又一個“自己人”的嘴臉,賈環瞬間明白內中戲法。
這大概又是隆正帝玩兒的一手平衡之術。
江南太過重要,天下稅賦,三分之二出自江南。
更有三分之二的士子,亦都出自江南。
江南太過重要,而兩江更是重中之重。
讓一總督權傾江南,不是隆正帝能放心下的,所以派來這麼個東西來惡心人,平衡一二。
“哼,不過積民之財,還之於民,有何功德?
堂堂一省大員,卑躬屈膝,成何體統?!”
麵帶佛相和麵容陰詭的譚磊沒有出言惡心人,倒是兩人身後一滿麵正氣的老者,一副錚錚鐵骨之態,斥罵群雄。
賈環記得此人,方才劉昌邦介紹他時,此人就是眼不眼,鼻子不是鼻子,以仇寇視之。
這老者便是江蘇學政,也就是所謂的一省科場文教大宗室,白壽白大人。
說起來,也是名滿天下的文壇大儒。
對於他的斥罵,出奇的,兩江總督黃培國和巡撫譚磊竟都沒有反擊。
兩人眼觀鼻鼻觀口的站著,麵色淡漠。
賈環見之失笑,難道他就這麼像棒槌?
讓這兩個人打定主意,能借他這個棒槌來殺人……
他隻眉尖輕輕一挑,身後家將便有了動靜,鐵甲作響,腰刀出鞘。
氣氛一瞬間變得肅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