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卿,你的意思呢?”
朱厚照目光看向楊一清,與老朱等人開戰,內閣首輔的意見很重要。
嚴嵩也算站在朝堂頂點的重臣之一,但份量比起內閣首輔來,還是差了許多。
皇帝要自己發聲,自己也不能裝聾作啞,楊一清麵露一絲苦笑,高聲道:“陛下有吞吐八荒之誌,臣自當鞠躬儘瘁,死而後已!”
這就是他的態度,除了支持朱厚照,他彆無選擇。
太武朝的內閣首輔不好當啊,若是與皇帝意見產生分歧,距離下台也就不遠了。
楊一清清楚的明白,他這個內閣首輔,就是皇帝手裡的一顆棋子,是繼續使用,還是隨手扔掉,全憑皇帝一念而決。
“天下大勢,分合至統一,乃是千古不變之至理,既然遲早都要統一,那麼這個人為何不能是陛下。”
楊廷和跟著高呼道:“陛下一統大明,我等為臣者,亦與有榮焉。”
內閣最具權勢的二楊相繼表態,均支持皇帝,如費宏,王鏊等人既不支持,也不反對,文官這邊基本搞定。
接下來就輪到軍部了,與老朱等人開戰,軍部是主力,他們的意見尤其重要。
朱厚照目光挪動到軍部諸將的身上,淡淡的道:“諸位將軍有何看法?”
軍部的情況,他心裡無比透徹,要用誰為主將,哪些將領不必參戰都想好了,但該走的流程還是要走。
執掌朝政權柄,最重要的是規矩,規矩亂了,就不好操控了。
“陛下刀鋒指向哪,末將的刀就往哪砍。”
軍部四大王將中最忠於朱厚照的胡大魁擲地有聲的說道,聲音恍如巨雷炸響。
戚繼光,嶽飛,李靖,陳武,蘇定方,王保保
一眾將領戰意空前膨脹,為將者,功名隻在馬上取,越是規模宏大的戰爭,越是他們建功立業的時候。
如英國公張懋,黔國公沐昆,李旻,李澄等勳貴出身的將領則全都寂靜無聲,不發一言。
與老朱等人開戰,就意味著他們要對上自己的父輩,祖輩,血脈至親在戰場上兵戎相見,是他們無論如何也不願麵對的。
“陛下,老臣”
英國公張懋上前兩步,欲言又止。
他知曉滿朝文武無一人能阻止朱厚照發動戰爭,更不欲參與此戰,卻又不敢明著拒絕,害怕張家從此遭到朱厚照的打壓。
畢竟朱厚照的過往實在劣跡斑斑,很難保證他不會因一點小事就疏遠乃至打壓張家。
“老國公的難處朕能理解,此戰老國公便留在京城,輔助靖王為朕穩定大後方即可。”
朱厚照微微一笑道,主動準許英國公不參與此戰。
隨即又喊出一大串的名字:“黔國公沐昆,李旻,李澄”
被朱厚照喊到名字的將領,多為勳貴出身,不便參與大戰,朱厚照隻能下令道:“命爾等留在本土輔助靖王處理諸多要事,不得有誤。”
“謝陛下。”
皇帝體諒他們的難處,不讓他們參戰,一眾勳貴出身的將領登時鬆了口氣。
雖說君命不可違,可誰都不願意去跟自己的父輩,子孫輩刀劍相對。
文官,武將,支持統一戰爭的皆已表態,不支持的撼動不了朱厚照的意誌,打響統一戰爭已勢在必行,朱厚照趁熱打鐵,開始調兵遣將。
“胡大魁,嶽飛,戚繼光,李靖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