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國奠基:乾元至乾盛前八代)
1.乾元始皇帝)
開國皇帝,原名乾元,以“元“象征初創之功。平定亂世後定國號為”永恒”,確立中央集權製度,奠定帝國根基。
功績:
1終結亂世,統一九州,建立永恒帝國,定都聖州中心的天京,奠定千年基業;
2首創“乾坤律法”,確立中央集權製,推行郡縣製取代分封;
3興修“天運河”,貫通南北,促進物資流通與農業發展;
4創立“皇家科學院”,推動天文、曆法、數學研究,奠定後世科技基礎。
2.乾文第二代)
繼位後推行文治,以“文”強調文化複興,百家爭鳴,設立科舉製度,促進學術繁榮,使帝國步入穩定發展期。
功績:
1鞏固邊疆,征服西域三十六國,開辟“絲綢之路”,促進東西貿易;
2推行“文教興國”政策,設立國子監,編纂《永恒典冊》,統一文字與度量衡;
3改革稅製,推行“均田法”,減輕農民負擔,人口增長三倍;
4建立“太醫院”,推廣針灸與草藥,瘟疫死亡率下降50。
3.乾武第三代)
以“武“彰顯軍事擴張,北征永恒大陸北方的蒼茫穹原九州中的風州,雪州),南拓永恒大陸南方的森林疆域九州之一的林州),確定帝國版圖。但晚年因過度征戰引發帝國內部矛盾。
功績:
1南征北伐,征服南海諸島及北荒草原,疆域擴展至兩倍;
2創立“玄武軍”,實行軍戶製與兵器標準化,奠定帝國軍事霸權;
3鑄“乾武銅幣”,統一貨幣,刺激商業繁榮;
4修建“天京長城”,防禦外敵,成為後世工程奇跡。
4.乾明第四代)
以“明”倡導明政,改革稅法減輕民負,建立監察機構遏製腐敗,被譽為“仁政之君”
功績:
1推行“明鏡改革”,設立監察院,肅清貪腐,吏治清明;
2發明“水力紡機”,紡織業效率提升五倍,推動工業革命萌芽;
3開放“海禁”,鼓勵遠洋貿易,引入海外香料、玻璃等技術;
4編纂《萬國圖譜》,記錄異域文化,促進多元交融。
5.乾正第五代)
強化法律體係,編撰《永恒律法》,規範社會秩序,但嚴苛法治亦引發部分貴族不滿。
功績:
1實施“正德新政”,廢除奴隸製,推行“公民平等”;
2建立“皇家農學院”,推廣雜交水稻與輪耕法,糧食產量翻倍;
3設立“天工坊”,研製火藥武器與機械鐘,科技領先全球;
4修建“天地壇”,融合儒道哲學,確立帝國精神核心。
6.乾和第六代)
7.主張民族融合,接納西域文化,緩和邊疆衝突,促進多元文化共存。
功績:
1締結“九州聯盟”,與周邊六國簽訂和平條約,百年無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