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過了多久,他才默默歎了一口氣,語氣很是感慨說了一句:
“如此說來,得遇如此明主,倒是你們幾人的幸事。”
張公謹卻敏銳從張金樹的話中聽出了一些不一樣的東西。
他為什麼會無緣無故跟張金樹說起裴仁基、徐世勣和自己等人在投效秦昇之後的際遇,還不是想借此試探張金樹有沒有棄暗投明的可能。
若是張金樹聽完之後無動於衷,或者勃然大怒,覺得他在妖言惑眾蠱惑人心,他會就此閉嘴,立即放棄勸降張金樹的想法,轉而認真考慮如何從臨渝關全身而退。
可如今張金樹在聽自己說完他們這些降將在投效秦昇之後的際遇,不自覺流露出來的羨慕,讓張公謹敏銳意識到,這個張金樹絕對是有可能被勸降的。
因為這足以說明他在內心深處肯定考慮過另投明主的可能,隻是因為種種顧慮一直沒有邁出那一步。
作為一個過來人,他知道降將最怕的是什麼,不是世人的恥笑,而是害怕投降過去之後得不到重用,最終浪費一身才華蹉跎一生。
而他說自己和另外幾名降將如今在秦昇麾下的際遇,另外一層用意也是為了徹底打消張金樹的後顧之憂。
如今眼見時機已經成熟,張公謹當即趁熱打鐵道:
“張將軍,恕我直言,高開道絕非明主,張將軍若是再繼續為其效力,隻怕最終也隻是浪費自己的一身本事。
因此,張將軍你何不棄暗投明,好好考慮為朝廷效力,為秦大將軍效力呢?”
張金樹聽完再次久久沒有說話,不知過了多久又是長歎一口氣道:
“我又怎會不知燕王不如秦大將軍,隻是燕王對我張金樹有知遇之恩,我實在是不忍相負呀!”
“張將軍糊塗呀!”
張公謹聽完不由連連一陣搖頭:
“高開道對你的知遇之恩不過是小恩,河北百姓的安危才是大義。
如今高開道公然勾結高句麗人,想要引高句麗人進入河北,荼毒和殘害河北百姓,難道張將軍也要跟他一起做漢人的敗類,曆史的罪人,跟他一起在史書上遺臭萬年嗎?
如今擺在張將軍麵前的隻有兩條路,一是迷途知返,救河北百姓於水火。
二是跟著高開道一條路走到黑,跟著他一起受萬世唾罵!”
張金樹聽完再次陷入了一陣長久的沉默,神情很是掙紮。
不知過了多久,他才像是下定了某種決心,衝著張公謹重重一點頭道:
“張司馬說得沒錯,大丈夫在世,有所為有所不為,我張金樹寧可小節有虧,也絕不能失了大義。
從今日起,我張金樹願撥亂反正,從此為朝廷效力,為大隋守住臨渝關,絕不能高句麗人踏入河北半步。”
“哈哈哈,張將軍最終做了一個明智的決定!”
張公謹聞言先是哈哈一笑,隨後卻是輕輕搖了搖頭,神秘一笑道:
“但秦大將軍可不是要你死守臨渝關,而是要你放高句麗人進入河北,好讓他來個關門打狗!”
本來聽到秦昇要自己放高句麗人從臨渝關進入河北,張金樹不由微微一怔,但是當他聽到“關門打狗”四個字時,呼吸變得驟然一緊,顯然是再一次被秦昇的魄力給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