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中,長安。
這天中午,正是吃飯的時間,萬福酒樓內座無虛席,人聲鼎沸,好不熱鬨。
酒樓的小二端著酒菜在一張張桌子之間穿梭,忙得腳後跟就快要冒煙了,喉嚨也快吆喝得嘶啞了。
酒樓的掌櫃站在櫃台後麵,看似是在撥弄著算盤算賬,眼角的餘光卻在不經意間看向了二樓的一處雅間。
隻因為此時雅間裡麵正坐著七名瓦崗出身的唐軍將領。
當初金鏞城一戰,李密敗給了秦昇和王世充,瓦崗軍自此土崩瓦解,各地的瓦崗將領大多不是選擇投降隋朝,就是選擇棄官而走,從此隱姓埋名了此殘生。
當然,也有一些將領不甘心曾經強盛一時的瓦崗軍就此煙消雲散,便紛紛追隨李密去了關中。
起初李淵為了彰顯自己的仁厚,籠絡人心,不僅親自向小皇帝“楊侑”表奏李密為魏公和光祿卿,甚至還將自己的表妹獨孤氏許配給他。
對於追隨李密來到關中的這些瓦崗舊將,李淵同樣要“楊侑”封他們為將軍,以示恩寵。
可實際上,李淵根本不可能信任這些忠於李密的瓦崗舊將,雖說封了他們做將軍,卻根本不給他們統兵,隻是恩養著他們罷了。
尤其是在李密和王伯當出逃失敗被殺之後,他們這些瓦崗舊將在長安城中的地位和境遇就變得越發微妙。
不少瓦崗舊將因為擔心受到李密之死的牽連,棄官而走離開了長安。
也有一些將領因為無處可去,依舊留在了長安,繼續為李淵效力。
李淵雖說並沒有對這些瓦崗舊將大開殺戒,但更不可能用他們了,隻是留著他們充充門麵罷了。
李淵的兒子李世民對此都有些看不下去了,曾在南征巴蜀之前提出想將這些瓦崗舊將帶去巴蜀,給他們一個殺敵立功的機會,以此來慢慢收服這些瓦崗舊將之心。
可對於次子的提議,李淵卻是想都不想便一口拒絕了。
因為在他看來,大唐開國之後第一仗沒有攻打河東而是南下巴蜀,已經讓不少支持他們的關隴貴族心生不滿。
而安撫這些關隴貴族的最好辦法,就是在這次征討巴蜀的戰事中,安插大量關隴貴族子弟為將,待大軍得勝歸來,他便可以名正言順大肆封賞他們,以此來平息關隴貴族的不滿。
至於這些瓦崗舊將,自己不殺他們已經是對他們最大的恩典,他們怎麼還敢有彆的癡心妄想。
而這些瓦崗舊將也看得出來李淵對他們的冷落,滿腹憋屈無處發泄,隻能時不時聚在一起,互相傾訴著彼此內心的鬱悶。
萬福酒樓因為飯菜可口,價格公道,便成為了這些瓦崗舊將的首選,時不時就跑來酒樓大吃大喝一番,聯絡聯絡感情。
今日是牛進達做東,請了吳黑闥、黃君漢、郭孝恪、李公逸、張善相和李君羨六人來萬福酒樓吃酒。
自從去年李密被殺之後,不少瓦崗舊部因為害怕受到牽連紛紛出逃,如今留在長安城中的瓦崗舊將就隻剩下九人了,除了他們七人外,另外兩人是王君廓和常何。
之所以不請王君廓和常何,是因為王君廓自從當初投靠了李世民,很快便成為了李世民的心腹大將,深受李世民的器重,跟其他瓦崗舊將的待遇可謂是天差地彆。
自從李密被殺後,王君廓更是急於撇清自己跟李密的關係,跟其他瓦崗舊將劃清界限,又怎麼可能會跟他們聚在一起喝酒呢!
至於常何,他當初因為被單雄信所騙,丟失了回洛倉,自感無顏再見李密,便跑去關中投奔了李淵。
他的妹妹機緣巧合下成了李淵長子李建成的妾室,他也因此跟李淵做了親家,得到了李淵的重用。
就在去年,李密在出逃之前,曾經派王伯當秘密去見常何,勸說他跟自己一起離開長安,可常何念及李建成的知遇之恩,不僅沒有跟李密一起出逃,反而勸說李密留下來。
李密出逃失敗被殺,不少瓦崗舊將都認為是常何告的密,自然不願意再跟他往來。
此時,他們七人在雅間內觥籌交錯,推杯換盞,一個個喝得酒酣耳熱,不亦樂乎,似乎又回到了當初瓦崗寨時大口喝酒大口吃肉的日子,暫時忘卻了自己如今的窘迫境遇。
隻是喝著喝著,牛進達突然放下酒杯,長歎了一口氣道:
“你們聽說了嗎?賈閏甫昨天已經正式辭官,不日就要離開長安了。”
“走了也好,我自己都想辭官走人了,省得留在這裡天天受這鳥氣!”
聽到賈閏甫要辭官離開長安,脾氣一向耿直郭孝恪不僅沒有半點惋惜,反而為賈閏甫的離開拍手叫好。
李君羨卻像是想到了什麼,看了一眼門口的方向,隨後低下身子,刻意壓低聲音道:
“你們說,賈閏甫該不會要去河北投奔秦昇吧?”
此話一出,雅間內的幾人頓時神色各異。
不過李君羨這麼想,畢竟賈閏甫跟他的父親賈務本也在張須陀手下效力過,跟秦瓊、羅士信和程咬金三人是舊識,若是有他們三人引見,賈閏甫想在秦昇手下混出名堂並不是什麼難事。
對於他們這些瓦崗舊將而言,“秦昇”可謂是一個讓他們又恨又怕的名字。
恨自然是因為是秦昇擊敗了他們瓦崗軍,壞了他們瓦崗的大業,致使他們這些瓦崗舊將隻能各奔東西,寄人籬下,與喪家之犬無異。
怕是因為秦昇的實力確實讓他們這些瓦崗舊將感到恐懼,單論個人武力,秦昇可以以一敵五,以一己之力大戰五大瓦崗猛將而絲毫不落下風。
而與他的武力相比,秦昇用兵的本事更是可怕,率領一萬多兵馬北上,僅用不到一年時間就擊敗了正值鼎盛的瓦崗軍,當真是恐怖如斯。
正是因為這些瓦崗舊將對秦昇這種又恨又怕的心態,使得他們在瓦崗敗亡之後,寧可追隨李密去關中投奔李淵,也不願意投降秦昇。
可隨著時間的推移,尤其是在李密死後,他們這些瓦崗舊將對秦昇的仇視也淡了不少,對他更多是畏懼。
因此,當聽到李君羨猜測賈閏甫辭官會不會是要去河北投奔秦昇之時,其他人不僅沒有覺得賈閏甫背棄了瓦崗,反而覺得這未必不是一條好的出路,隻是誰都沒有點破罷了。
眼看雅間內的氣氛冷了下來,牛進達當即再次舉起酒杯,大聲招呼道:
“人各有誌,腿長在他賈閏甫身上,想去哪裡是他的自由,不說這麼多了,喝酒喝酒!”
“對,說那麼多作甚,喝酒喝酒!”
另外六人紛紛跟著舉杯應和,似乎沒人再將方才的話放在心上,雅間內的氣氛再次變得熱烈。
但誰都清楚,有些話一旦說出來,聽到的人心態可就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