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候中原大地上到處都是造反大軍,朱元璋的實力不說最弱吧,也著實是不咋地。
他能笑到最後,跟他的眼光和能力是脫不了關係的。
就像現在,他隻想經營好大明,讓百姓豐衣足食。
但是在看過世界曆史後,他也知道,對外擴張是不得不走的路。
如果不對外擴張,就算他再牛逼,老朱家以後的皇帝再牛逼,也很可能步了宋朝的後塵。
宋朝牛逼嗎,其實很牛逼。經濟政治工業全都是當世頂尖水平。
可是為啥一手好牌打得稀爛呢。
就因為趙匡胤杯酒釋兵權。
他自己靠著造反當了皇帝,就特彆怕彆人也造他的反,所以就對武將非常的提防。
有宋一朝,其實一直都在打壓武將,提高文官的地位。
文官重要嗎,非常重要。
可是武將就不重要了嗎?
文官武將,其實就是一個國家的兩條腿,缺了任何一條腿,都走不長遠的。
宋朝就是典型的例子,武將的地位太低,導致大家都不想習武了。
等到金國打過來的時候,連個能扛旗的都沒有了。
好不容易出了一個嶽飛,還被文官給搞了。
嶽飛的死,其實真的隻怪秦檜嗎。
如果說秦檜是劊子手的話,那宋朝所有的文官就是幕後推手。
如果武將和文官能夠分庭抗禮,嶽飛絕對不會落得這個下場。
可能都不會有嶽飛這個人了。
畢竟武將和文官勢力相當的話,金人也不可能打得宋朝節節敗退啊。
真以為漢人就不會打仗啊,從古至今,漢人出了多少名將,打過多少勝仗。
以史為鑒,朱元璋很清楚,如果隻是發展經濟農業。
大明靠著現代科技,很快就能變得很富有,超過宋朝是肯定的事兒。
到那時候,誰還願意上戰場,拋頭顱灑熱血呢?
都不用兩三百年,隻需要一百年,大明上過戰場的武將死後,就沒有能打仗的了。
留下的都是些隻會紙上談兵的,他們的戰鬥力能有多少呢。
如果沒有外部敵人還好。
關鍵就是,朱元璋看過曆史啊,他已經知道了,再過百年,歐洲就會開啟大航海時代。
到時候他們將會進入飛速發展的時代。
就算暫時打不過大明,以後呢?
人家卯足了勁兒發展,大明歌舞升平,大家都在享受生活。
等到歐洲的發展追上,甚至超過大明後,大明必然會受到波及。
四個字總結,居安思危。
朱元璋現在已經可以想到,如果他不思進取,他的後代不思進取。
就算背靠現代,大明總有一天也會被人超越的。
所以說,戰鬥,隻有不斷的戰鬥,才能保留大明將士的血性。
才不會導致文官一家獨大的局麵出現。
將士們就像刀,要經常使用,保養,才能一直保持鋒利。
收刀入鞘,時間長了,刀就生鏽了砍不動人了。
而且朱元璋還有個想法,趁著現在大明的各方麵都遠遠超過其他國家。
把他們打疼了,打怕了。
未來就算大明不能占領他們的地盤,他們短時間內應該也不敢對大明有什麼想法吧。
就跟村裡的惡霸一樣。之所以沒人敢招惹,都是長期積累的淫威。
今天欺負了這個人,他不敢反抗,明天欺負了那個人,他也不敢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