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三他們從現代得來的軍事書籍上整理出來的資料,新穎,係統,但是並不都適用於大明。
兩相結合,剛好互補了。
政治學是啥,就是教他們如何當好一個軍官。
畢竟軍官不隻是打仗,管理士兵,還要跟上官接觸。
職位再高一點的話,還得跟文官,甚至皇帝打交道。
如果政治覺悟太低的話,很容易得罪人的。
古往今來,凡是有名有姓的將領,沒有幾個是政治覺悟低的。
沒有幾個不代表完全沒有,藍玉就是其中一個。
所以朱吾適強烈要求加上這一課。
最好的老師就是湯和。
以湯和謹慎的性格,他自然是拒絕的。
最後還是朱元璋親自出馬,湯和才勉為其難接受了這個工作。
第三門課最簡單了,就是讀書識字。
勳貴子弟們或多或少還都上過幾天學,那些基層拚殺上來的軍官,大部分都沒怎麼讀過書。
尤其是大明建國以後才當兵的,基本上都是大字兒不識一個。
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
古代參軍的,尤其是從小兵做起的,都是家裡窮得揭不開鍋的。
在餓死和當兵之間,隻能選擇當兵了。
這些人雖然不識字兒,但是靠著自身的勇猛,照樣可以在戰場上立功,升職。
但是不識字兒總歸是會限製他們以後的發展的。
如果真有軍事天才,因為不認字而導致升不上去,那也是一種損失。
雖然大明開國將領很多都不識字兒,但是時代不同了啊。
以後大明的軍隊管理會越來越正規化的,不讀書識字很難混的。
連封戰報都看不懂,還需要手下翻譯,萬一手下是叛徒,故意翻譯錯怎麼辦呢。
還有兵書什麼的,看不懂怎麼學習呢。
朱元璋自從開始造反,隻要有機會就廢寢忘食地學習。
大明很多不認識字兒的開國將領,有條件之後也是有學習過的。
所以讀書是必須的。
因為這個,皇家軍校裡那些不識字兒的學生都很感謝朱吾適和朱元璋。
這可是封建社會,不是人人都有機會讀書識字兒的。
勳貴子弟就不是很開心了。
能進軍校的,基本都是讀書不行的。
彆看他們的老子都是些糙漢子,家裡如果有個學習好的孩子,他們的老子那也是非常開心的。
隻可惜大部分勳貴子弟都不是很爭氣,不得不放到皇家軍校來改造一下。
兩人來到操場的時候,剛好學生們正在跑操。
老三作為皇家軍校的學習主任,充分借鑒了現代軍校的手段。
文化課跟體育課完美結合。
早上太陽起床他們就起床,然後先跑步半小時。大早上的,也不用跑太多。
跑完步就開始上早讀,讀書識字。
上完早讀就開始吃早飯。
吃完早飯又是文化課。
基本上八點上課,十點下課。課間有十分鐘的休息時間。
十點下課後,休息十分鐘,然後就是體能課。
剛開始就是站軍姿,然後左右轉之類的常規訓練。
十一點五十下課,十二點準時開飯,十二點半吃完。
半小時自由活動時間。然後午休一小時。這就到下午兩點了。
再上兩個小時文化課,接著又是體能課。
晚上吃完飯,還有晚自習。
一般晚自習的時候就是老將領們分享戰場經驗的時候。
九點下課,九點半準時熄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