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吾適也不能太厚此薄彼了,所以北方還是要發展的。
這年頭,其實北方才更適合發展人口紅利。
南方山多水多,適合耕種的土地相對就少一些。
大明又沒有旅遊業,所以山裡的百姓日子過得並不算好。
像戚家軍,主要成員就來自義烏。
嘉靖三十八年,戚繼光在義烏募集了三四千人,這些人是戚家軍的早期成員。
為啥去那兒募集士兵,還不是因為窮,百姓吃不起飯嘛。
現在你再看看義烏,小商品批發市場可不是吹牛逼的,產品都賣到全世界了。
為啥自古中原乃兵家必爭之地,除了地理優勢外,最重要的是人口眾多,農業發達。
黃河中下遊為啥能成為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不就是因為這裡適宜人類生存嘛。
所以要想發展人口,發展農業,中原地區必須要經營好。
往江西有水路,往江南有大運河還有水泥路。
那這條鐵路,就往北修吧。
老六之所以隻鋪了幾百米長的鐵軌。
除了院子不夠大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不知道朱吾適未來的規劃,貿然修一條很長的鐵路,萬一以後用不到,那不是浪費資源嘛。
“先看看蒸汽機到底行不行吧,要是行的話,回頭我讓人去實地考察一下。”
“行,那就先看看吧。”
說著話,三人已經來到了蒸汽機旁邊。
老六他們做出來的這個蒸汽火車頭,比現代的火車頭要大很多。
至於更複雜的,朱吾適也看不太出來。
朱吾適也懶得研究,隻要能用,好用就行,其他的他不管。
老六問守在蒸汽火車頭旁邊的侍衛。
“解家父子呢?”
“院長,解家父子在研究室呢。”
侍衛指了指不遠處的一個大廠房。
所謂的研究室就是一個大廠房。蒸汽火車頭就是在那裡一點點做出來的。
“去把他們叫過來。”
侍衛領命一開,不多時,解家父子三人就從研究室裡走出來了。
一個個灰頭土臉的,但是精神狀態很好。
有點兒科研人員的樣子了。
“師父。”
看到朱吾適,解縉非常開心。
他已經很久沒有見過朱吾適了。
朱吾適倒是一直都有他的消息。
知道解縉每天不是在努力工作,就是在用功學習後,朱吾適也就不去打擾他了。
好不容易把他培養成一個小科學家了,萬一再變回去就完犢子了。
“解縉,最近過得怎麼樣啊?”
“非常好,師父,科學真的太有魅力了。”
解縉畢竟還是個孩子,看到朱吾適就想向他炫耀自己的研究成果。
“既然科學這麼有魅力,那你可一定要認真學啊。”
“嗯嗯,我會的。師父你今天過來,是來看我們做出來的蒸汽火車的嗎?”
解縉父子一直都覺得朱吾適非常非常的神秘。
就朱吾適給他們的那些學習資料,包括蒸汽火車的資料,就讓他們驚為天人。
那些他們以前聽都沒有聽過的知識,都能在朱吾適給的書裡看到。
解縉他爹一度懷疑朱吾適是天使。
這裡說的天使不是帶翅膀的那種。
是天上的神使。專門下界拯救蒼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