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起上次出發那種人山人海的熱鬨場景,今天出發的場麵略顯寒酸。
俞通淵回來的時候也就是十幾艘船,走的時候依舊是十幾艘船。
隻不過回來的時候船上裝了黃金,回去的時候裝的是人和武器彈藥。
而且人也並不多,老六那邊的工匠也不是說要多少就有多少的。他自己也需要人手。
所以這次也隻能給朱棣送去二三十個工匠。
雖然人數不多,但是這些工匠可都是那種識字兒的老工匠,可以說是骨乾成員了。
這也是老六那邊能給的最後的支援了,未來幾年,老六是沒有能力再給朱棣提供更多優秀的工匠了。
一切都要靠朱棣自己了。
除了這些工匠,朱元璋還給朱棣弄了大幾千的移民。
這些移民都是應天府方圓幾百裡內能找到的所有流民了。
彆說是大明了,就算是現代的美利堅,流浪漢也是非常多的。
現代華夏也有無業遊民,隻不過沒有美利堅那麼多而已。
大明進入高速發展階段也沒幾年,有流民是很正常的事兒。
這些流民,朱元璋一般都會讓人集中起來,然後物儘其用。
大明的發展還是不行,流民那是安置了一波又一波。
唯一的好消息就是,流民的數量確實在減少。
這次給朱棣送去的這幾千人,基本上也是應天府附近最後的流民了。
如果再多一點時間,還可以從更遠的地方找到更多的流民。
可是朱棣已經等不及了。
俞通淵回來的時候,朱棣就跟他說過了,要他儘快回去。
瀛洲太大了,朱棣的野心也很大,時不我待啊。
朱元璋安撫了俞通淵幾句,然後示意朱吾適說兩句。
朱吾適沒有多跟俞通淵說什麼,他都那麼大年紀了,經曆過的事情非常多,已經不需要太多鼓勵了。
反倒是鄭和,朱吾適對他未來的期望還是很大的,這個小家夥不用多說,隻要按照原曆史那樣。
他就是一個優秀的探險家,不輸給哥倫布,麥哲倫。甚至還是一個優秀的領導。
鄭和的船隊可比這兩人的規模要大得多,如此規模的船隊能夠在海上殺個七進七出,沒有發生什麼大的內亂,要說鄭和沒有領導能力,傻子都不信。
“小鄭和,你是不是心裡對我還有怨氣啊?”
沒有說話,或者說他確實有怨氣,但是卻不敢說。
鄭和小小年紀就成了俘虜,心智還是比較成熟的。
朱吾適拍了拍他的肩膀。
“你知道嗎,如果不是我非要讓你跟著俞通淵去找新大陸,你現在應該是在公裡當太監。
不僅是你馬家絕後了。
你自己還要受其他太監的欺負。
關於太監的處境,回去的路上你可以問問俞通淵,他多少也了解一些的。
我可以算你半個救命恩人了,你不感激我就算了,竟然還怨恨我。
不過也無所謂,你跟在俞通淵身邊好好學習,我相信你未來是可以成就一番事業的。”
這個就屬於是灌雞湯了,曆史已經改變,鄭和還能否有一番作為,朱吾適也不清楚。
大概率是可以的吧,畢竟性格決定命運。
鄭和能從一個俘虜,被人閹了送進宮當太監。
到後麵成為朱棣身邊的紅人,被朱棣委以重任,就說明他具備了成功的要素。
不過朱吾適也不能保證,畢竟曆史改變了,鄭和的成長軌跡也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