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吾適主打的就是一個真誠。
本來他是不需要解釋那麼多的,可他還是解釋了。
眾人有沒有被朱吾適的真誠給打動,他不知道。
但是心動是絕對有的。
金礦啊,誰敢碰一下。
曆史上大明其實是允許私人采礦的。
不過那要等到洪武二十八年了。
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大明各方麵都已經趨於穩定,人口也比剛建國的時候增長了很多。
此時大明的官營礦業已經無法滿足需求了。
為了推進經濟發展,朱元璋決定開放部分礦產資源,允許私人開采。然後按照產量收稅。
但是收的稅並不多,也就三十稅二,也就是說,私營礦主賺十五塊,給朝廷一塊錢就行。
等到萬曆年間,官營礦業已經不行了,而這時候私營礦業的發展非常好。
萬曆皇帝派了很多礦監去全國各地開礦,跟民營礦業產生了衝突。
甚至還因為這事兒爆發了起義。
總的來說,大明在礦產方麵的管理是不太行的。
稅收得太少,跟民營礦主之間的關係也沒有搞好。
朱吾適理想的狀態時,起碼要收他個三分之一才行。
也彆怪朱吾適心黑,但凡是挖礦的,不管在哪個朝代,誰不是賺得盆滿缽滿的。
就算朱吾適少收稅,礦主們也不會舍得多給礦工開工資呢。
所以不如多收點兒稅,然後給礦工定一個工資標準,凡是低於這個工資標準的,一律收回礦產。
總之,在場的各位,不管是多有錢,又或者有錢又有勢,他們都沒資格挖礦。
煤礦都不行,更彆說是金礦了。
挖礦這個事兒多賺錢,在場的又不是傻子,誰都知道。
隻要確定真的有黃金,帶人去挖就是了,大明的人工成本一點兒都不高。
有聰明的甚至已經想到更好的解決辦法了。
朱吾適之前說過,瀛洲是有本地人的,這些人憨憨傻傻,種地都不會。
不會種地不代表不會挖礦啊。挖礦就是個無腦體力活兒。
而且瀛洲本地人是不是都不需要給工資呢。
朱吾適可是說過,瀛洲沒有貨幣體係都是以物換物的。
是不是隻要管吃管吃給些生活用品,就可以讓那些本地人去挖礦呢。
這樣一來,挖礦豈不就成了一本萬利的生意。
承包一座金礦,在附近再開采一大片荒地。
到時候從大明帶人過去負責種地,找一批本地人負責挖礦。
連買糧食的錢都省了。
絕,簡直絕了。
這生意誰做誰賺錢啊。
“王爺,我願意派人去瀛洲開礦。請問什麼時候可以出發?”
“對,王爺,我也願意,我馬上就回去召集人手。”
隻要有錢賺,這些人比誰都積極。
朱吾適雙手下壓,示意眾人安靜。
“你們在做的,有開礦的經驗嗎?”
這些人有個屁的經驗啊。元朝的時候,礦都是蒙古人的,他們有什麼資格染指啊。
“對啊,你們沒有經驗,光著急有什麼用呢。
瀛洲就算金礦再多,它也不可能遍地都是,一出門就能撿到黃金吧。
你們得先找到金礦。瀛洲那麼大,不能盲目得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