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論以德治國與依法治國的異同,並提出你對於治理國家的建議。
跟朱吾適這個請以時間為題,寫一篇不少於八百字的文章,就挺像的。
但是朱吾適這個可就要簡單多了。
正是因為簡單,考生們反而不好下筆了,生怕其中有什麼自己沒想到的玄機在。
就好像高考數學,突然出現一道題。1+1=?
相信絕大部分考生不可能直接無腦寫個2.
哪怕知道正確答案就是2,也要猶豫糾結半天。
然後把這道題空著。
等到其他題目都寫完了,檢查了好幾遍之後,再去思考這道題。
甚至思考半天還是不敢寫。
直到最後要交卷兒了,實在沒辦法了,才會把2寫上。
當然了,那些學習不咋地的,已經放棄了的,大概會直接寫個2,反正對不對都無所謂。
高考完馬上就進廠打螺絲了,管他對不對呢。
參加考試的考生們如今麵臨的就是這麼一個問題。
八股文他們學過,策論也學過。
可是這麼簡單的題目,他們沒有學過啊。
再加上朱吾適對這次考試又表現得那麼重視,這些人不敢相信題目真的這麼簡單。
朱吾適出這麼簡單的題,其實還有一個目的。
那就是考驗一下這些人的應變能力。
如果這些人不能及時想到,題目真的很單純,沒什麼貓膩的話,勢必會影響他們的心態。
眾所周知,考試考得不僅僅是知識儲備,還有心態。
有些人平時學習很好,摸底考試也能考得不錯。
一旦碰到正式的,重要的考試,成績就不理想了。
這些人就是心態不行,遇到事情就慌了。
一慌,注意力就沒辦法集中,腦子都轉不動了。
這樣的人也不是朱吾適需要的。
畢竟他要招的老師,不僅要學習,以後還要教書育人,甚至真的有可能被他舉薦去當官的。
心理素質太差了這些工作乾不好的。
再猶豫,也終究還是要作答的。
等到考生們寫完作文,翻到下一道題的時候,又傻眼了。
當然了,也有人是狂喜。
因為第二道題目赫然是。
籠子裡有雞有兔,一共有三十五個頭,九十四條腿。問,籠子裡一共有多少隻雞,多少隻兔。
是的,就是經典的雞兔同籠。
這道題可不是現代才有的,最早是出現在《孫子算經》裡麵的。
四五世紀就有了的。
隻要是看過孫子算經的,或者學過數學的,這道題基本上都能做出來。
但是吧,也總有一些人,一心隻讀聖賢書,就想著考取功名,還真就沒有用心學過。
第二道題目。
一個數被3除餘2,被5除餘3,被7除餘2。問這個數是多少。
這個也是《孫子算經》裡麵的經典題目。
第三道題目。
100文買100隻雞,公雞5文1隻,母雞3文1隻,小雞1文3隻。問買了多少隻公雞,多少隻母雞,多少隻小雞。
這道題來自《張丘建算經》
最後一道數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