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回 祭瀘水漢相班師 伐中原武侯上表_古典白話合集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古典白話合集 > 第九十一回 祭瀘水漢相班師 伐中原武侯上表

第九十一回 祭瀘水漢相班師 伐中原武侯上表(1 / 1)

話說孔明準備班師回蜀漢,孟獲率領大小洞主、酋長以及各個部落的人,羅列成行,恭敬地伏地相送。前軍來到瀘水,當時正值九月秋天,忽然間陰雲密布,狂風猛地刮起,軍隊無法渡河,士兵趕緊回去報告孔明。孔明就向孟獲詢問緣由,孟獲說:“這條河原本就有猖神作怪,往來的人必須祭祀它。”孔明問:“用什麼東西祭祀呢?”孟獲回答:“過去國中因為猖神作怪,用七七四十九顆人頭,再加上黑牛、白羊祭祀,這樣河水自然就會風平浪靜,而且還能連年豐收。”孔明說:“如今南方已經平定,怎麼能隨意殺害一個人呢?”於是他親自來到瀘水岸邊查看。果然看到陰風陣陣,波濤洶湧,人馬都驚恐不已。孔明心裡十分疑惑,就找來當地人詢問。當地人告訴他:“自從丞相經過之後,每天夜裡都能聽到水邊鬼哭神號。從黃昏一直到天亮,哭聲不斷。瘴氣煙霧之中,有無數陰鬼遊蕩。所以才會作怪,沒有人敢渡河。”孔明說:“這是我的罪過啊。之前馬岱帶領一千多蜀兵,都死在了水中;再加上殺死的南人,屍體都丟棄在這裡。這些狂亂的魂魄、哀怨的鬼魂,無法消散,才導致這樣的情況。我今晚要親自去祭祀。”當地人說:“必須按照舊例,殺四十九顆人頭祭祀,那些怨鬼才會自行散去。”孔明說:“本來就是因為人死了才變成怨鬼,怎麼能再殺害活人呢?我自有辦法。”他叫來廚師宰殺牛馬,把麵做成劑子,塑成人頭的形狀,裡麵用牛羊等肉代替,取名為饅頭。

當天夜裡,在瀘水岸上,孔明設下香案,鋪上祭祀的物品,排列四十九盞燈,揚起招魂幡;把饅頭等東西擺在地上。三更時分,孔明頭戴金冠,身披鶴氅,親自到場祭祀,讓董厥宣讀祭文。祭文寫道:“在大漢建興三年秋九月一日,武鄉侯、領益州牧、丞相諸葛亮,恭敬地陳設祭祀儀式,祭祀那些為國家大事犧牲的蜀中將校以及南人的陰魂:我大漢皇帝,威嚴勝過五霸,聖明傳承三王。前些日子,遠方異俗之人興兵侵犯邊境,像蠍子翹起尾巴一樣興妖作怪,懷著狼子野心肆意作亂。我奉皇帝的命令,到這荒遠之地問罪;率領勇猛的軍隊,將那些賊寇像螻蟻一樣全部掃除;雄軍聚集,狂寇瞬間瓦解;剛聽到我軍勢如破竹的消息,敵人就已呈現出兵敗如山倒的態勢。然而,士卒們都是九州的豪傑,官僚將校也都是四海的英雄:他們學習武藝,投身軍旅,投奔聖明的君主,無不共同遵守軍令,齊心協力施展七擒之策;一同堅守為國效力的忠誠,都懷有儘忠君主的誌向。無奈你們偶然間失去戰機,不幸落入奸計:有的被流箭射中,魂魄掩埋於黃泉之下;有的被刀劍所傷,靈魂歸入漫漫長夜。你們生時勇敢,死後留名,如今我們凱旋的歌聲即將響起,就要獻上俘虜。你們的英靈倘若還在,一定能聽到我的祈禱:跟隨我的旌旗,追逐我的部隊,一同回到我們的國家,各自找到自己的家鄉,享受親人的祭祀,接受家人的供奉;不要成為他鄉的孤魂,白白做異域的鬼魂。我會向天子奏明,讓你們各家都能沾到皇恩,每年供給衣物糧食,每月賜予俸祿。以此作為報答,來安慰你們的在天之靈。至於本地的土神,南方死去的鬼魂,也都能經常享受祭祀,你們的神靈就在不遠處。活著的人既敬畏天威,死去的人也應歸服王化,想來應該安寧平靜,不要再號啕大哭了。我暫且以此表達我的赤誠之心,恭敬地進行祭祀。唉,真是悲哀啊!希望你們能享用這些祭品!”

讀完祭文,孔明放聲大哭,極其悲痛,他的情緒感染了三軍將士,沒有人不落淚。孟獲等人也都哭了起來。隻見在那愁雲怨霧之中,隱隱約約有數千鬼魂,都隨著風飄散而去。於是孔明讓左右將祭祀的物品全部扔到瀘水之中。

第二天,孔明帶領大軍來到瀘水南岸,隻見雲開霧散,風平浪靜。蜀兵平安地全部渡過瀘水,果然是鞭敲金鐙,人唱凱歌,一片歡快的景象。行軍到永昌時,孔明留下王伉、呂凱鎮守四郡;讓孟獲帶領眾人回去,叮囑他要勤於政務,管理好下屬,好好安撫百姓,不要耽誤農業生產。孟獲流著淚拜彆離去。

孔明親自率領大軍回到成都。後主劉禪排好鑾駕,出城三十裡迎接,他下了輦車,站在道路旁邊,等候孔明。孔明急忙下車,伏在地上說:“臣沒能迅速平定南方,讓主上憂心,這是臣的罪過。”後主扶起孔明,兩人同車回宮,設下太平筵席,重重賞賜三軍。從此,遠方有二百多處邦國前來進貢朝拜。孔明奏請後主批準,對那些為國捐軀之人的家屬,一一給予優厚的撫恤。一時間,人心歡悅,朝野清平。

再說魏主曹丕,在位七年,這一年是蜀漢建興四年。曹丕先前娶了夫人甄氏,她是袁紹次子袁熙的妻子,是當初攻破鄴城時所得。後來甄氏生下一個兒子,名叫曹睿,字元仲,曹睿自幼聰明,但曹丕不太喜歡他。後來曹丕又娶了安平廣宗人郭永的女兒為貴妃,郭貴妃容貌豔麗,她的父親曾說:“我的女兒是女中之王。”所以她被稱為女王。自從曹丕納她為貴妃後,甄夫人失寵,郭貴妃想要謀取後位,就和寵臣張韜商議。當時曹丕身患疾病,張韜就謊稱在甄夫人宮中挖出了桐木偶人,上麵寫著天子的年月日時,是用來詛咒的厭鎮之物。曹丕大怒,就賜死了甄夫人,立郭貴妃為皇後。因為郭皇後沒有生育,就收養曹睿為自己的兒子。雖然很喜愛他,但沒有立他為繼承人。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曹睿到十五歲時,弓馬嫻熟。當年春二月,曹丕帶著曹睿出去打獵。他們走到山塢之間,趕出一對子母鹿,曹丕一箭射倒母鹿,回頭看到小鹿跑到曹睿的馬前。曹丕大聲喊道:“我的兒子,你為什麼不射它?”曹睿在馬上哭著說:“陛下已經殺了它的母親,我怎麼忍心再殺它的孩子呢。”曹丕聽了,把弓扔到地上說:“我的兒子真是有仁德的君主啊!”於是就封曹睿為平原王。

夏五月,曹丕感染寒疾,醫治無效,就召來中軍大將軍曹真、鎮軍大將軍陳群、撫軍大將軍司馬懿三人進入寢宮。曹丕把曹睿叫到跟前,指著他對曹真等人說:“如今我病情沉重,無法康複了。這孩子年幼,你們三人要好好輔佐他,不要辜負我的心意。”三人都回答說:“陛下怎麼能這麼說呢?我們願意竭儘全力侍奉陛下,直到千秋萬歲。”曹丕說:“今年許昌城門無緣無故自己崩塌,這是不祥之兆,所以我知道自己必死無疑。”正說著,內侍稟報征東大將軍曹休入宮問安。曹丕把他召進來,對他說:“你們都是國家的棟梁之臣,如果能同心輔佐我的兒子,我死也能瞑目了!”說完,曹丕流著淚去世,年僅四十歲,在位七年。於是曹真、陳群、司馬懿、曹休等人,一麵為曹丕發喪,一麵擁立曹睿為大魏皇帝。追諡曹丕為文皇帝,追諡曹睿的母親甄氏為文昭皇後。封鐘繇為太傅,曹真為大將軍,曹休為大司馬,華歆為太尉,王朗為司徒,陳群為司空,司馬懿為驃騎大將軍。其餘文武官員,也都各自得到封贈。同時大赦天下。

當時雍州、涼州缺少人防守,司馬懿上表請求鎮守西涼等地。曹睿同意了,就封司馬懿為提督雍、涼等處兵馬。司馬懿領了詔書離開了。

很快,有細作飛報入川。孔明大驚,說:“曹丕已經去世,年幼的曹睿即位,其他人都不足為慮,但司馬懿深謀遠慮,如今他都督雍、涼兵馬,如果訓練成軍,必然會成為蜀中的大患。不如先起兵討伐他。”參軍馬謖說:“如今丞相剛平定南方回來,軍馬疲憊,隻適合休養生息,怎麼能再進行遠征呢?我有一計,能讓司馬懿死在曹睿手裡,不知道丞相是否同意?”孔明問是什麼計策,馬謖說:“司馬懿雖然是魏國大臣,但曹睿向來對他有所懷疑猜忌。我們何不秘密派人到洛陽、鄴郡等地,散布流言,說他想要謀反;再偽造司馬懿告示天下的榜文,到處張貼。讓曹睿心生疑慮,必然會殺了他。”孔明聽從了這個建議,立刻派人秘密去實施這個計策。

話說鄴城門上,忽然有一天出現了一張告示。守門的人揭下來,去奏報曹睿。曹睿一看,告示上寫著:“驃騎大將軍總領雍、涼等處兵馬事司馬懿,恭敬地以信義布告天下:昔日太祖武皇帝創立基業,本想立陳思王曹植為社稷之主;不幸奸邪讒言聚集,時間久了,曹植像潛龍一樣被埋沒。皇孫曹睿,向來沒有德行,卻妄自尊大,有負太祖的遺願。如今我順應天命民心,擇日興兵,以滿足萬民的期望。告示發布之日,大家都應該歸服新君。如果不順從,將被滅九族!特此通告,希望大家知曉。”

曹睿看完告示,頓時大驚失色,急忙詢問群臣該如何應對。太尉華歆上奏說:“司馬懿之前上表請求鎮守雍州、涼州,恐怕就是心懷不軌。當初太祖武皇帝曾對我說:司馬懿目光如鷹,回頭時像狼,不能把兵權交給他,時間長了必然會成為國家的大禍患。如今他謀反的跡象已經顯現,應當趕緊誅殺他。”王朗也上奏道:“司馬懿精通兵法謀略,善於把握戰機,一直都有很大的野心。如果不趁早除掉他,時間久了必定會釀成大禍。”曹睿聽後,便要降旨興兵,禦駕親征。

這時,班列中突然閃出大將軍曹真,他上奏說:“陛下,此事萬萬不可。文皇帝將陛下托付給我們幾人,足以證明他深知司馬仲達並無異心。現在事情的真假尚未查明,就貿然興兵討伐,這不是逼迫他謀反嗎?說不定這是蜀、吳兩國的奸細使出的反間計,想讓我們君臣自亂陣腳,他們好趁機乘虛而入,這也未可知啊。還望陛下明察。”曹睿問道:“倘若司馬懿真的謀反,那該怎麼辦呢?”曹真回答說:“如果陛下心存疑慮,可以效仿漢高祖偽遊雲夢的計策。陛下禦駕親臨安邑,司馬懿必定會前來迎接。到時候觀察他的一舉一動,在車駕前將他擒獲即可。”曹睿采納了這個建議,於是命令曹真監國,自己親自率領十萬禦林軍,徑直前往安邑。

司馬懿並不知曉其中緣由,一心想讓天子見識到自己的威嚴,便整頓兵馬,率領數萬身著鎧甲的士兵前來迎接。近臣向曹睿奏報:“司馬懿果然率領十餘萬兵馬前來,顯然是要抗拒聖駕,他確實有謀反之心啊!”曹睿驚慌失措,急忙命令曹休先領兵迎擊。司馬懿看到前方有兵馬前來,以為是天子車駕親臨,便伏在道路旁迎接。曹休上前說道:“仲達,你受先帝托孤之重,為何要謀反?”司馬懿大驚失色,冷汗瞬間濕透了全身,連忙詢問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曹休將之前的事情詳細地告訴了他。司馬懿說:“這一定是吳、蜀兩國的奸細使出的反間計,想要讓我們君臣自相殘殺,他們好趁機偷襲。我願意親自麵見天子,為自己辯解。”於是,司馬懿急忙讓軍隊後退,來到曹睿的車駕前,俯伏在地,哭著上奏說:“臣受先帝托孤的重任,怎敢有二心?這必定是吳、蜀兩國的奸計。臣請求率領一支軍隊,先攻破蜀國,再討伐吳國,以此報答先帝和陛下的恩情,表明臣的忠心。”曹睿聽後,心中仍然猶豫不決。華歆上奏說:“陛下,切不可再將兵權交給他,應當立刻罷免他的官職,讓他回鄉養老。”曹睿聽從了華歆的建議,將司馬懿削職為民,命曹休總督雍州、涼州的兵馬。隨後,曹睿車駕返回洛陽。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細作打探到這件事,趕忙報入川中。孔明得知後,十分高興,說道:“我早就想討伐魏國了,無奈有司馬懿統領雍州、涼州的兵馬。如今他中計被貶,我還有什麼可擔憂的呢!”第二天,後主劉禪早朝,眾官僚齊聚朝堂。孔明出班,呈上一道《出師表》,表文寫道:“臣諸葛亮進言:先帝開創大業尚未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如今天下三分,益州地區民生凋敝,這實在是危急存亡的關鍵時刻。然而,宮廷中的侍衛大臣們,在內毫不懈怠;忠誠有誌的將士們,在外舍生忘死,這都是因為他們追念先帝的特殊恩遇,想要報答給陛下您啊。陛下確實應該廣泛聽取各方意見,來發揚光大先帝遺留的美德,振奮有誌之士的士氣;不應該隨意看輕自己,說話不恰當,從而堵塞了忠臣進諫的道路。宮廷和丞相府,都是一個整體;獎懲功過、評定善惡,不應該有所不同。如果有作惡犯法的人,以及儘忠行善的人,都應該交給主管官員,根據他們的罪行或功績進行賞罰,以此彰顯陛下公平清明的治理;不應該偏袒私情,使得宮廷內外的法度不一致。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人,都是善良誠實、誌向和心思忠誠純正的人,因此先帝選拔他們留給陛下。我認為宮廷中的事情,無論大小,都應該先谘詢他們的意見,然後再施行,這樣一定能彌補缺失遺漏,獲得更多益處。將軍向寵,性情品德善良公正,精通軍事,以前試用他的時候,先帝稱讚他有才能,所以眾人商議推舉他擔任中部督。我認為軍營中的事情,無論大小,都谘詢他的意見,一定能使軍隊和諧團結,讓有才能的人和能力稍弱的人都能得到合理任用。親近賢臣,疏遠小人,這是先漢興盛的原因;親近小人,疏遠賢臣,這是後漢衰敗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時候,每次和我談論這些事情,沒有一次不對桓帝、靈帝時期的政治感到痛心疾首、遺憾不已的!侍中、尚書、長史、參軍,這些都是忠貞可靠、能夠以死報國的臣子,希望陛下親近他們、信任他們,那麼漢室的興盛,就指日可待了。我原本是個平民,在南陽親自耕種田地,隻想在亂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希求在諸侯中揚名顯貴。先帝不嫌棄我身份低微、見識短淺,不惜降低身份,三次到草廬中來拜訪我,向我詢問當代的大事,我因此深受感動,於是答應為先帝奔走效勞。後來遇到兵敗,在戰事失利的時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機患難期間我奉命出使,從那時到現在已經二十一年了。先帝知道我做事謹慎,所以臨終前把國家大事托付給我。接受遺命以來,我日夜憂慮,擔心先帝的托付不能實現,從而損害先帝的英明;所以在五月渡過瀘水,深入到荒涼偏僻的地方。如今南方已經平定,軍備充足,應當激勵並率領三軍,向北平定中原,我願竭儘自己平庸的才能,鏟除奸邪凶惡的敵人,複興漢室,回到舊都洛陽。這是我用來報答先帝、效忠陛下的職責。至於權衡利弊,毫無保留地進獻忠誠的建議,那就是郭攸之、費禕、董允他們的責任了。希望陛下把討伐賊寇、複興漢室的任務交給我,如果沒有成效,就治我的罪,來告慰先帝的在天之靈;如果沒有複興漢室的好消息,就責備郭攸之、費禕、董允等人的怠慢,來揭示他們的失職。陛下也應該自己謀劃,詢問治國的好方法,明察並采納正確的言論,深切追念先帝的遺詔。我承受著陛下的大恩,感激不儘!如今即將遠行,麵對這份表章,我落淚哭泣,不知道說了些什麼。”

後主看完表章後說:“相父南征,曆經艱難險阻;剛剛回到都城,還沒來得及好好休息,如今又要北伐,恐怕會過度勞神。”孔明說:“臣受先帝托孤的重任,日夜都不敢有絲毫懈怠。如今南方已經平定,沒有了後顧之憂;如果不趁此時討伐賊寇,恢複中原,還要等到什麼時候呢?”這時,班列中的太史譙周出列上奏說:“臣昨夜觀察天象,發現北方的旺氣正盛,星象格外明亮,此時不宜謀取北方。”他又看著孔明說:“丞相深知天文,為何要勉強行事呢?”孔明說:“天道變化無常,怎能拘泥於天象?我現在先把軍隊駐紮在漢中,觀察局勢的動靜後再行動。”譙周苦苦勸諫,但孔明沒有聽從。

於是,孔明留下郭攸之、董允、費禕等人擔任侍中,總管宮廷中的事務;又留下向寵為大將,總督禦林軍馬;任命蔣琬為參軍;張裔為長史,掌管丞相府事務;杜瓊為諫議大夫;杜微、楊洪為尚書;孟光、來敏為祭酒;尹默、李譔為博士;郤正、費詩為秘書;譙周為太史。朝廷內外的文武官員一百多人,共同治理蜀中事務。

孔明接受詔令回到丞相府,召集眾將聽令:前督部由鎮北將軍、領丞相司馬、涼州刺史、都亭侯魏延擔任;前軍都督由領扶風太守張翼擔任;牙門將是裨將軍王平;後軍領兵使為安漢將軍、領建寧太守李恢,副將是定遠將軍、領漢中太守呂義;兼管運糧的左軍領兵使是平北將軍、陳倉侯馬岱,副將為飛衛將軍廖化;右軍領兵使是奮威將軍、博陽亭侯馬忠,撫戎將軍、關內侯張嶷;行中軍師為車騎大將軍、都鄉侯劉琰;中監軍是揚武將軍鄧芝;中參軍為安遠將軍馬謖;前將軍是都亭侯袁綝;左將軍為高陽侯吳懿;右將軍是玄都侯高翔;後將軍為安樂侯吳班;領長史為綏軍將軍楊儀;前將軍為征南將軍劉巴;前護軍是偏將軍、漢城亭侯許允;左護軍為篤信中郎將丁鹹;右護軍是偏將軍劉敏;後護軍為典軍中郎將官雝;行參軍有昭武中郎將胡濟、諫議將軍閻晏、偏將軍爨習、裨將軍杜義,武略中郎將杜祺,綏戎都尉盛勃;從事是武略中郎將樊岐;典軍書記為樊建;丞相令史是董厥;帳前左護衛使是龍驤將軍關興;右護衛使是虎翼將軍張苞。以上所有官員,都跟隨平北大都督、丞相、武鄉侯、領益州牧、知內外事諸葛亮出征。人員分配妥當後,孔明又傳檄李嚴等人防守川口,以抵禦東吳。最終選定建興五年春三月丙寅日,出師討伐魏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忽然,帳下一位老將厲聲說道:“我雖然年事已高,但還有廉頗的勇猛,馬援的雄心。這兩位古人都不服老,為何不任用我呢?”眾人一看,原來是趙雲。孔明說:“自從我平定南方回到都城,馬孟起不幸病故,我十分痛惜,感覺像是失去了一條臂膀。如今將軍年紀已大,如果稍有差池,就會動搖一世英名,也會削減我蜀中軍隊的銳氣。”趙雲大聲說:“我自從跟隨先帝以來,臨陣從未退縮,遇到敵人總是衝鋒在前。大丈夫能戰死在疆場,那是榮幸,我有什麼可遺憾的呢?我願意擔任前部先鋒!”孔明再三苦苦勸阻,趙雲卻不為所動。趙雲說:“如果不讓我做先鋒,我就撞死在這台階下!”孔明說:“將軍既然執意要做先鋒,那就得有一人與你一同前往。”話還沒說完,一人回應道:“我雖然沒什麼才能,但願意協助老將軍先率領一支軍隊前去破敵。”孔明一看,是鄧芝。孔明十分高興,當即調撥五千精兵,十員副將,跟隨趙雲、鄧芝出發了。

孔明出師那天,後主率領百官送行到北門外十裡處。孔明辭彆後主,隻見旌旗遮天蔽日,戈戟林立,大軍浩浩蕩蕩朝著漢中進發。

再說邊境的探子得知此事,趕忙報入洛陽。這天,曹睿臨朝聽政,近臣奏報:“邊境官員報告說,諸葛亮率領三十多萬大軍,出兵駐紮在漢中,派趙雲、鄧芝為前部先鋒,已經率軍入境。”曹睿大驚,問群臣:“誰能擔任將領,擊退蜀兵?”忽然,一人應聲而出,說道:“我父親死在漢中,這切齒之恨我從未忘記。如今蜀兵侵犯邊境,臣願意率領本部猛將,還請陛下賜給我關西的兵馬,前往破蜀。我上為國家效力,下報父仇,雖萬死而無憾!”眾人一看,原來是夏侯淵的兒子夏侯楙。夏侯楙字子休,他性情急躁,又十分吝嗇,自幼被過繼給夏侯惇為子。後來夏侯淵被黃忠斬殺,曹操憐憫他,將女兒清河公主許配給夏侯楙為妻,因此朝中官員都對他敬重有加。雖然他掌管兵權,但從未上過戰場。此時他主動請纓出征,曹睿當即任命他為大都督,調遣關西各路兵馬前去迎敵。司徒王朗勸諫道:“陛下,此事不妥。夏侯駙馬從未經曆過戰事,如今將如此重任交給他,恐怕不合適。更何況諸葛亮足智多謀,精通軍事謀略,不可輕視。”夏侯楙嗬斥道:“司徒莫非是與諸葛亮勾結,想做內應?我自幼跟隨父親學習兵法謀略,對兵法了如指掌。你為何要輕視我年輕?我若不生擒諸葛亮,誓不回朝見天子!”王朗等人聽後,都不敢再言語。夏侯楙辭彆魏主,連夜趕到長安,調遣關西各路兵馬二十多萬,前去抵禦孔明。正是:欲秉白旄摩將士,卻教黃吻掌兵權。不知道這場戰事勝負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喜歡古典白話合集請大家收藏:()古典白話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竹馬喜新厭舊,我退婚嫁他小舅 出獄後,假千金被厲少霸寵獨美 我隻是想死,怎麼就功蓋千秋了? 閻羅出山,我所向無敵 我,醫武雙絕,出獄秒殺一切! 重回80,成功從拒絕入贅開始 重生80打獵養家,開局挖到野山參! 沒錢當什麼鍛造師? 農家子闖科舉 雛鷹的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