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眾人抵達宿營地時,恰好欒廷玉、蘇秋鳳等五十餘人也從山上下來。
原來,蘇秋鳳點燃行宮之後,見對麵山上火勢燃起,但火勢之間尚有間隙。
於是,蘇秋鳳身著夏軍服飾,冒險向山上衝去。待其登上山頂,卻發現空無一人。
此時,欒廷玉已然帶領士兵開始下山,蘇秋鳳趕忙追上欒廷玉,二人一邊下山,一邊憂心忡忡地掛念著盧俊義的安危。
盧俊義和蘇秋鳳二人相見,恍若隔世。蘇秋鳳再也抑製不住內心的情感,淚水奪眶而出。
忽然,她想起盜馬賊段景住曾說過的話,趕忙說道:“盧大哥,這山穀之中不僅是西夏趙王李孝成的行宮所在,更是西夏的鑄幣坊。
另外,此處原本駐守著三千多兵馬。聽聞我軍要來襲擊,今日又有一位名叫李密的大將,率領五千人馬增援至此。”
盧俊義聽聞,沉吟道:“原來他們早有準備,竟集結了八千人馬之眾。”盧俊義和蘇秋鳳正說著,忽有士兵高聲喊道:“將軍,後麵有追兵!”
盧俊義聞言,立刻轉身向後方望去,隻見遠處火把晃動,從行進速度判斷,顯然是有騎兵追來。
盧俊義當機立斷,大聲命令道:“上馬,回三條嶺!”眾將士得令,一邊奮勇抵抗追兵,一邊有序撤退。一直激戰至後半夜,追兵的身影方才消失不見。
盧俊義挑選了一處地勢較高且旁邊有水流的地方,命令大家抓緊時間休息,以恢複體力。待到天剛放亮,盧俊義便果斷命令將士們早些吃飯、為戰馬備鞍,做好隨時戰鬥的準備。
此時,有士兵貼地聽聲後,急忙前來報告:“稟告將軍,有馬蹄聲傳來,聽聲音大約有二、三千匹馬。”
盧俊義神色凝重,大聲下令:“上馬!見到夏兵人影後即刻撤退!”不多時,便見夏軍前鋒部隊如潮水般襲來。
宋軍不敢戀戰,飛馳向三條嶺方向奔去。臨近晌午時分,宋軍抵達三條嶺的第一條嶺處。
盧俊義見狀,命令道:“眾將士,在此稍作休息,進食午飯。”眾人剛剛拿出乾糧準備用餐,夏軍的先頭部隊一百餘人便追了上來。這一百餘人見前方有四百餘宋軍嚴陣以待,自知難以取勝,遂掉轉馬頭,匆匆退了回去。宋軍用完午飯,紛紛翻身上馬。
剛行至第三條嶺,後麵夏軍兩千多人馬便已追至。盧俊義當即命令兵士在第三條嶺上列好陣勢,準備迎戰。
夏軍大將李密見宋軍僅有四百多人,竟如此勢單力薄,便直接下令一隊士兵發起衝鋒。五百多西夏騎兵如猛虎下山,邊衝鋒邊射箭,一時間箭如雨下。宋軍毫不畏懼,與夏軍對射一陣後,雙方短兵相接,戰在一處。
宋軍占據嶺上地勢之利,居高臨下,奮力抵抗。緊接著,第二波五百多西夏騎兵又氣勢洶洶地衝了過來。部分西夏騎兵勇猛異常,竟衝上了第三條嶺。
夏軍大將李密見此情形,一揮手,第三隊五百多騎兵也呼嘯著衝了上去。
就在這萬分危急之時,忽聽一聲炮響,如晴天霹靂般震撼山穀。宋軍伏兵從四麵八方驟然四起,韓存保率領五百人馬從第一條嶺左邊殺出,李從吉率領五百人馬從第一條嶺右邊殺出,項元鎮率領五百人馬從第二條嶺左邊殺出,荊忠率領五百人馬從第二條嶺右邊殺出。
宋軍這突如其來的出擊,殺得夏軍措手不及。兩軍瞬間混戰在一起,喊殺聲、慘叫聲響徹山穀。夏軍大將李密與韓存保交鋒幾個回合後,便察覺到對方武藝高強,絕非易與之輩。況且此時李密環顧四周,隻見宋軍從四麵八方湧出,不知這三條嶺究竟埋伏了多少宋軍,心中不禁湧起一股寒意。
李密深知此時若拚死一戰,恐怕凶多吉少,於是不敢戀戰,掉轉馬頭,帶著親兵奮力殺了出去。其他夏軍見主將已然逃離,頓時軍心大亂,無心再戰,紛紛各自奪路而逃。
原本雙方兵力皆為兩千多人,此役宋軍大獲全勝,共殺死夏軍一千五百多人,自身亦損失六百多人。
戰後,宋軍簡單打掃了一下戰場,便向著飲馬川方向撤離。且說西夏趙王李孝成,此人對小梁太後和國主李乾順忠心不二。
因此,小梁太後命其在盤山銅礦處修建一座行宮,並負責鑄造西夏本國的錢幣。西夏境內銅礦資源稀缺,故而市麵上流通的貨幣大多為宋錢。好不容易發現了盤山銅礦,並安排趙王李孝成在此督辦鑄幣事宜。
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火,不僅燒毀了熔爐、模板,還損失掉了所有工匠,就連行宮也未能幸免,化為一片廢墟。李孝成痛心疾首之餘,遂命李密率領兩千多騎兵作為先鋒,自己則親率七千多人馬在後壓陣,一路追殺而來。
卻未曾料到,李密中了宋軍的埋伏,最終僅有幾百人狼狽逃回。西夏大將李密撤退至半路,恰好遇見趙王李孝成。
李孝成聽聞戰敗經過,氣得暴跳如雷,大罵李密無能。二人商議之後,決定合兵一處,繼續追擊宋軍,一直追到了三條嶺。此時,他們發現宋軍已然撤離。
趙王李孝成心中暗自思忖:“此次鑄幣坊被燒,我罪過深重。行宮又被焚毀,如今更是打了一場敗仗。就這般回去,必定會遭受重罰。聽李密所言,宋軍人數並不多。若能追上去,殺些宋軍,或許還能回去將功抵罪。”
想到此處,李孝成對李密說道:“李密,你本是奉命前來保護鑄幣坊、追殺宋軍的。如此大敗而歸,你該如何向太後和國主交待?”
李密臉色陰沉,沉思片刻後,恭敬地說道:“末將願聽王爺調遣。”李孝成點了點頭,說道:“好!我們追上去,務必打個勝仗,再回到太後和國主麵前將功贖罪。”李密無奈地回道:“眼下看來,也確實彆無他法了。”於是,兩人率領著這七千多人馬,沿著宋軍撤退的方向一路追去。
喜歡戰神周侗傳奇一一水滸前傳請大家收藏:()戰神周侗傳奇一一水滸前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