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衝趙大剛招招手。
“媽!”大剛屁顛顛跑過來,臉上那股子又喜又敬佩的勁兒藏都藏不住,“您真是神了!廣播一響,咱這生意!謔!”
趙淑芬拍拍他肩膀,“行了,彆美得找不著北。這才哪到哪兒。忙去吧。”
她心裡琢磨的,是更大的盤算。
電器行是站住了,名聲也出去了,可這才是萬裡長征第一步。
八十年代這浪頭,一浪高過一浪,光守著電器可不行。
眼神兒一轉,落在收銀台旁邊,那個時不時就走神發呆的小女兒趙小麗身上。
自從跟那“廠長兒子”吹了,小麗整個人跟霜打的茄子似的,蔫了。
前世那倒黴婚姻是躲過去了,可工作也沒著落,人就跟沒根的浮萍似的,飄著。
瞅著哥嫂這邊熱火朝天,錢嘩嘩地進,她心裡不是滋味兒。
自個兒還在廠裡熬那點死工資,日子寡淡得一眼能望到頭。
趙淑芬把女兒那點小心思看得清清楚楚。
她這小女兒,上輩子沒啥大本事,可就一點,愛俏,會拾掇。
那時候家裡窮,她都能把舊衣服改成時髦樣子,在家屬院裡也算出挑。
如今這年頭,可跟過去不一樣了。
改革開放的春風,吹得人心都活泛起來。
老百姓兜裡開始有倆錢了。
吃飽穿暖之後,心思自然就往“好看”上頭去了。
過去那些年,灰撲撲、藍窪窪的日子過夠了。
心裡頭對那點“美”,對那點“不一樣”,憋著一股子火呢。
這股子勁兒,眼瞅著就要壓不住,噴薄出來了。
可扭頭看看市麵上賣的都是啥?
國營百貨商店裡頭,還是那幾款老掉牙的中山裝、的確良襯衫,顏色都褪得沒個樣兒。
售貨員愛搭不理,整個店堂都透著一股子黴味兒。
外頭自由市場倒是熱鬨些,花花綠綠的瞧著新鮮。
可湊近了一摸,那料子糙得剌手,線頭都齜在外頭。
做工?彆提了,歪歪扭扭,穿兩天就得開線。
趙淑芬心裡“豁”的一下亮堂了。
服裝!
對,就是做衣服的買賣!
這行當,本錢不用像開電器行那麼大。
老百姓穿衣打扮,那是天天都要琢磨的事兒,流水快。
更要緊的是,這活兒,簡直就是給小麗量身定做的!
趙淑芬心思轉得快,卻不打算現在就跟小麗挑明。
得讓這丫頭自個兒先咂摸出味兒來。
正好大剛要去南方進貨。
她特意囑咐兒子,讓他留心著點兒。
“看見那種花花綠綠的小畫報,香港那邊的,給小麗捎幾本回來。”
大剛雖不明所以,但老娘吩咐了,照辦就是。
過了些天,幾本印刷精美、封麵女郎時髦惹眼的雜誌就到了趙淑芬手裡。
她掂量掂量,走到收銀台邊。
“喏,小麗,”她把雜誌隨手往櫃台上一放,裝作不經意。
“大剛帶回來的,你閒著沒事兒,翻翻解悶兒。”
趙小麗起先還蔫蔫的,隨手一翻,嘿,眼睛立馬黏上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