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軍統帥部那寬敞而肅穆的大廳裡,此刻洋溢著一片歡聲笑語,熱烈的氣氛仿佛要衝破屋頂。將領們紛紛簇擁在希特勒身旁,各種溢美之詞如潮水般向他湧來。
“元首,此次基輔合圍之戰,我軍一舉殲滅蘇俄八十多萬人馬,這等輝煌戰績,實在是可喜可賀啊!”戈林滿臉堆笑,極儘諂媚之能事,向著希特勒恭敬地鞠躬道喜。他那圓潤的臉龐因激動而微微泛紅,眼中閃爍著討好的光芒。
然而,希特勒並未被這一片讚譽衝昏頭腦,他神色沉穩,緩緩開口道:“慶賀嘛,或許還為時尚早。消滅基輔的西南方麵軍,實乃形勢所迫,無奈之舉。隻要西南方麵軍一日存在,中央集團軍群便如芒在背,難以毫無顧忌地進攻莫斯科。畢竟,那八十多萬蘇軍隨時都可能對我軍右翼構成致命威脅,叫人如何能安心啊。”希特勒微微眯起眼睛,深邃的目光中透露出對局勢的清醒洞察與深深憂慮。
稍作停頓後,希特勒清了清嗓子,以不容置疑的口吻下達命令:“陸軍總參謀長哈爾德將軍,即刻調集古德裡安將軍的第二裝甲集群迅速北上,令其與埃裡希·霍普納的第四裝甲集群以及霍特的第三裝甲集群緊密配合中央集團軍群,一同發動‘台風行動’。”
提及埃裡希·霍普納,他可是德軍在東線戰場上聲名赫赫的四位裝甲集群司令之一。在軍事領域,他憑借卓越的戰略眼光與出色的指揮才能,被公認為當時德軍中最具戰爭智慧的統帥之一。此次“台風行動”,希特勒對他寄予了極高的期望,期待他能在戰場上再創佳績,為德軍的勝利立下汗馬功勞。
克魯格元帥靜靜地站在一旁,看著希特勒有條不紊地調兵遣將。他微微皺起眉頭,心中暗自擔憂。隨後,他悄悄湊近陸軍總司令沃爾特·布勞希奇元帥,壓低聲音嘀咕道:“雖說基輔合圍戰果斐然,但不可否認,進攻莫斯科的最佳時機已然錯失。依我看,這“台風行動”恐怕是凶多吉少,最終恐怕難逃失敗的命運。”
布勞希奇元帥聞言,臉色微微一變,趕忙豎起食指放在唇邊,輕聲告誡道:“噓!可千萬彆讓元首聽到你這番話,否則,元首那雷霆般的咆哮,可不是你我所能承受的。”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緊張與惶恐,仿佛已經預見到希特勒發怒時的可怕場景。
在這歡快熱烈的氛圍中,希特勒再次提高音量,鄭重宣布道:“戰後的烏克蘭,要迅速組建傀儡政府。務必全力收集一切可用資源,諸如糧食、鋼鐵、石油、煤炭等等,統統用於支持戰爭。不過,在執行過程中,手段儘量溫和些,切勿激起民憤。”
從希特勒的話語中不難看出,他的真實目的不過是想最大限度地搜刮烏克蘭的資源,至於烏克蘭民眾的權益,顯然並未被他放在心上。這一做法,逐漸讓原本支持德軍占領的烏克蘭民眾心生不滿,他們的態度也慢慢從親德轉向重新支持蘇俄。
此時,德國的柏林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之中,而遠在意大利的羅馬,卻因墨索裡尼的一個決定而蠢蠢欲動。墨索裡尼野心勃勃,竟命令意大利軍隊悍然進攻南斯拉夫,妄圖在巴爾乾半島大肆擴張勢力範圍。
墨索裡尼此舉,實在是極不明智。這一軍事行動不僅分散了聯軍的兵力,使整體作戰力量受到削弱,更糟糕的是,耗費了意大利大量的石油儲備。此後,意大利在能源方麵陷入困境,不得不長期依賴德國的接濟度日。這可把希特勒氣得不輕,常常忍不住在私下裡對墨索裡尼進行抱怨。
而在遙遠的大明王朝,同樣是一片忙碌景象,舉國上下正緊鑼密鼓地進行整軍備戰。其中,重中之重便是全力研發坦克反應裝甲。
大明王朝之所以如此重視這一項目,實則是因為明軍裝備的謝爾曼坦克存在諸多弊端。這款坦克的裝甲較為薄弱,猶如一層脆弱的外殼,難以有效抵禦敵方的攻擊。更為致命的是,其配備的汽油發動機極易起火燃燒,一旦被擊中,往往瞬間就會燃起熊熊大火,被士兵稱之為“朗森打火機”。這個略帶嘲諷的外號,恰恰精準地反映了謝爾曼坦克在防護和防火性能方麵存在的嚴重弱點。
明軍高層深知,若大明王朝日後參與世界大戰,以謝爾曼坦克現有的性能,無論是麵對德軍性能卓越的黑豹坦克,還是俄軍堅固耐用的t34坦克,都毫無優勢可言,甚至可能在戰場上陷入極為被動的境地。這一劣勢,在之前的一些模擬對抗與實戰檢驗中,已然暴露無遺。
因此,為謝爾曼坦克安裝反應裝甲就顯得尤為必要。然而,這一先進技術在當時屬於高度機密,就算大明王朝願意出重金購買,也難以如願。後世的幾個大國對這種技術嚴防死守,嚴格保密,禁止其在國際間流通。
無奈之下,朱由檢隻能憑借自己所掌握的有限知識,為大明王朝軍工部門提供一些思路和相關資料,鼓勵他們自力更生,自行開展研發工作。因為他深知,這項技術對於未來明軍裝甲部隊投身歐洲戰場至關重要,一旦研發成功,將為明軍帶來足以改變戰爭態勢的巨大優勢,使其在戰場上牢牢占據主動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與此同時,在世界的另一端,美利堅的政客們也在緊鑼密鼓地為戰爭做著全麵準備。
在羅斯福的智囊團精心謀劃與建議下,美國國內大部分工廠迅速進入戰時狀態,所有的生產線都進行了大規模改造。原本生產民用產品的機器,如今紛紛轟鳴運轉,開始生產各類軍工產品,從翱翔天際的飛機,到馳騁海洋的軍艦,從陸戰之王坦克,到威力巨大的大炮,再到運輸物資的卡車等等,應有儘有。
另一方麵,大批堆積如山的物資被運往各個港口,整齊地裝上輪船。這些承載著戰爭希望的船隻,沿著北極航線和印度洋航線,浩浩蕩蕩地駛向蘇聯。
美軍參謀部通過精準的情報網絡,已然得到確切消息。在巴巴羅薩戰役的殘酷廝殺中,蘇俄軍隊遭受重創,喪失了絕大部分的裝備,其中包括上萬架飛機、上萬輛坦克。美軍高層深知,倘若蘇聯得不到美利堅及時且大量的援助,莫斯科這座蘇聯的心臟城市,必將岌岌可危,甚至可能淪陷,進而對整個歐洲戰局產生災難性的影響。
此刻,整個世界仿佛一台巨大的戰爭機器,所有的戰爭參與者都在各自的軌道上忙碌運轉。而在英國,首相丘吉爾卻做出了一件令全體英國人蒙羞的蠢事。
德國海軍在海軍元帥鄧尼茨的精心策劃與指揮下,大力開展潛艇破交戰。德國u型潛艇如同幽靈般頻繁出動,組成令人生畏的“狼群”,在廣袤無垠的大西洋上,對盟軍的運輸船隊展開了瘋狂襲擊。以1667年至1668年期間為例,“狼群戰術”取得了極為顯著的戰果,大量盟軍商船在波濤洶湧的大西洋中被無情擊沉,海麵上時常漂浮著船隻殘骸與物資碎片。這一戰術嚴重影響了英國的戰爭潛力和作戰能力,使其海上運輸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機之中。
不僅如此,德國海軍還出動了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和俾斯麥戰列艦,在大西洋和北冰洋航線上橫衝直撞,瘋狂狙擊過往的英國船隊。英國商船隊在德軍的雙重打擊下損失慘重,大量物資沉入海底,給英國的戰爭物資補給帶來了沉重打擊。
在如此嚴峻的形勢下,一向以強硬著稱的丘吉爾卻昏招迭出,做出了一個令英國徹底喪失海上優勢地位的決策。在丘吉爾的主持下,英國為了換取美國的50艘老舊驅逐艦,與美國達成了《驅逐艦換基地協議》。
協議規定,英國將其在西半球從紐芬蘭到英屬圭亞那的8個至關重要的海空軍基地,租借給美國長達99年之久。而作為交換,英國僅僅得到了美國的50艘老舊驅逐艦。這一協議的達成,讓美利堅海軍不費吹灰之力,便獲得了夢寐以求的海上戰略要地。
在朱由檢看來,這50艘老舊驅逐艦不過是一堆毫無價值的廢鐵,根本無法對戰局產生實質性的改變。然而,丘吉爾那頑固執拗的性格,卻讓他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親手毀了大英帝國曆經幾百年苦心經營所創造的基業,實在令人惋惜與感慨。
喜歡穿越成崇禎,重建大明河山請大家收藏:()穿越成崇禎,重建大明河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