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那宜生和晁田二人騎著高頭大馬,一路疾馳上山。
待到行至洞門前時,他們勒住韁繩,翻身下馬。
就在這時,隻見一個身著青衣、麵容清秀的童子從洞中緩緩走出。
宜生趕忙迎上前去,拱手作揖,恭恭敬敬地向童子詢問道:“仙童啊,請您幫忙通傳一聲,就說西周丞相薑子牙的師兄——靈寶大法師派遣在下散宜生前來拜見貴仙長。”
那童子微微點頭,轉身走進洞內。
過了不多時,童子又從洞裡出來,對著宜生說道:“請宜生先生進洞吧。”
宜生聞言,整了整衣冠,小心翼翼地邁著步子走進洞府。
進入洞中後,但見一位道長正端坐在蒲團之上,雙目微閉,周身散發著一股超凡脫俗的氣息。
宜生不敢怠慢,連忙上前施禮,並雙手將書信呈給那位道人。
道人接過書信,展開仔細閱讀起來。
片刻之後,他抬起頭看著宜生,緩聲說道:“先生此次前來,想必是為了借用定風珠一事吧?
如今天下群仙雲集於此,共商大破十絕陣之策,此乃天數所定。
我本不應應允此事,不過既然有靈寶師兄的親筆信劄在此,我也不好拒絕。
況且這定風珠雖為寶物,但在當下局勢之中,能助你們一臂之力也是好事一樁。”
說著,道人便從懷中取出一顆晶瑩剔透、光芒四射的定風珠,遞給了宜生。
宜生滿心歡喜地接過定風珠,連連道謝。
隨後,他不敢多做停留,辭彆了道人,急匆匆地下山而去。
到得山下,宜生與晁田一同翻身上馬,揚起馬鞭,快馬加鞭地疾馳而去。
一路上,兩人隻顧埋頭趕路,全然顧不得道路崎嶇、山勢險峻。
如此這般沿著黃河岸邊奔走了兩日,宜生和晁田卻始終沒有發現一艘渡船。
宜生心中不禁犯起嘀咕,轉頭對晁田說道:“晁將軍,前幾日我們經過此地時,還隨處可見渡船。
可為何今日卻是一艘都看不到呢?這其中究竟是何緣故?”
話音未落,隻見前方不遠處有一人正朝這邊走來。
晁田見狀,高聲喊道:“過路的這位好漢,請問此處為何竟然連一艘渡口都不見了蹤影?”
那人聽到呼喊,停下腳步,走到近前回答道:“兩位官人有所不知,近日新來了兩個惡人,力大無窮。
他們將這黃河渡口全部霸占,過往船隻皆被其驅趕一空。
離此地約莫五裡之處設有一個渡口,但凡有人想要從此處通過,都必須得從他那裡經過。
而這個人仗著自己的權勢,肆意勒索渡河之人的錢財,眾人皆是敢怒不敢言,他索要多少便隻能給多少。”
宜生聽聞竟有這等事情發生,心中不禁暗暗思忖:“若是長此以往下去,不知還會生出多少事端!”
於是,沒過幾日,他便決定快馬加鞭趕往前去一探究竟。
果不其然,當他行至那渡口附近時,遠遠地便瞧見了兩個身形魁梧的大漢。
這兩人並未像尋常船夫那般撐船擺渡,而是僅僅依靠一隻簡陋的木筏作為交通工具。
他們巧妙地運用兩條長長的繩索,左邊的人登上木筏後,右邊的人便用力拖拽;反之亦然。
如此一來一往之間,那木筏便能在黃河之上平穩地往來穿梭。
宜生見狀,心中不由得暗自驚歎:“這二人不僅力大無窮,而且動作如此嫻熟爽利,實非等閒之輩啊!”
就在此時,他的心緒愈發急切起來,隻盼著晁田能夠儘快趕到此處與他一同渡河。
不多時,隻見晁田騎著駿馬疾馳而來,待到近前,他一眼便認出眼前這兩位大漢正是赫赫有名的方弼、方相兄弟二人在此盤河。
晁田趕忙拱手施禮道:“方將軍,許久不見啊!”
方弼定睛一看,原來是故人晁田,當即笑著回應道:“原來是晁兄啊,彆來無恙?不知此番你要前往何處呀?”
晁田連忙答道:“小弟有事須得速速過河,煩請二位將軍幫我這個忙。”
說罷,方弼二話不說,隨即招呼晁田以及跟在其後的宜生一同登上了那隻木筏,並親自操控繩索,順利地將他們渡過了黃河,抵達對岸。
待眾人上岸之後,方弼和方相互相寒暄問候,回憶起昔日的情誼。
方弼開口問道:“晁兄,你此次匆忙趕路,究竟所為何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