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湯社稷尚在,卻猶如被一道無法開啟的大門所阻隔,我今日怕是難逃一死了!言罷,他毫不猶豫地將手中的番天印猛地打出去。隻聽得一聲巨響,那座山竟被硬生生地打出了一條路來!
殷郊見狀,心中大喜,不禁高呼:“成湯天下,還不至於就此斷絕!”說罷,他急忙朝著那條山路奔去。
然而,就在他剛剛踏上山路之際,突然傳來一聲震耳欲聾的炮響。隻見兩邊的山頭上,如潮水般湧出無數的周兵,他們迅速席卷而上,直逼山頂。
而在殷郊的身後,燃燈道人也如影隨形般地追趕而來。殷郊環顧四周,發現自己已被薑子牙的人馬團團圍住,前無去路,後有追兵,料想今日定然難以逃脫此劫。
緊急關頭,他慌忙施展出土遁之術,想要借機脫身。然而,就在他的頭部剛剛冒出山尖的一刹那,燃燈道人眼疾手快,伸手一合,兩座山頭瞬間合攏,緊緊地夾住了殷郊的身軀,隻留他的頭部露在山外。
燃燈道人這一招可謂是狠辣至極,殷郊被夾在山內,絲毫動彈不得。此時,四周的四路人馬也如餓虎撲食一般,齊齊湧上山頂。
武王見狀,急忙驅馬趕到山頂。當他看到殷郊如此慘狀時,不禁心如刀絞,滾鞍下馬,雙膝跪地,淚流滿麵地高呼:“千歲啊!小臣姬發,謹遵國法,恪守臣節,絕不敢有絲毫欺君罔上之舉。今日相父將殿下如此折磨,這讓孤如何承受這萬年的汙名啊!”
薑子牙趕忙上前,將武王扶起,勸慰道:“殷郊他違抗天命,天數如此,又怎能逃脫得了呢?大王隻需儘到人臣之道,以禮相待,以儘主公之德便可。”
武王聽後,仍然悲痛難抑,泣不成聲地說道:“相父啊,今日您將儲君夾在山中,這大罪可都落在我身上了啊!”
姬發站在高處,遠遠地望著列位老師,心中充滿了痛苦和無奈。他的目光落在了燃燈道人身上,隻見燃燈道人麵帶微笑,緩緩說道:“賢王啊,你可知道天數不可違?殷郊違背天命,怎能逃脫懲罰呢?大王已經儘過君臣之禮,便罷了。大王切不可逆天行事啊!”
武王聽了,心急如焚,兩次三番地勸說燃燈道人放過殷郊。然而,薑子牙卻一臉正色地說道:“老臣不過是順天應人,絕不敢逆天而行,以免誤了主公啊!”
武王聞言,淚水在眼眶中打轉,他撮土焚香,跪拜在地,稱臣泣訴道:“臣並非不想救殿下,隻是眾老師都要順守天命,這實在不是臣的罪過啊!”說罷,武王伏地痛哭,悲痛欲絕。
燃燈道人見狀,歎了口氣,對武王說道:“既然如此,武王就下山去吧。”然後,他命令廣成子推犁上山。
廣成子來到殷郊麵前,看到他這副慘狀,不禁心中一陣酸楚,淚水奪眶而出。正當他準備動手時,突然,一道寶氣如閃電般射向武王的陣旗,然後迅速鑽入其中。緊接著,這道寶氣如同一股強大的力量,狠狠地打向韋護。
韋護猝不及防,被這突如其來的攻擊擊中,隻覺得手臂一陣劇痛,被撕裂一般。他慘叫一聲,倒地不起,在地上不停地打滾,慘狀令人不忍直視。
眾人見狀,大驚失色,連忙紛紛上前查看。就在這時,那道寶氣迅速卷起殷郊,如同旋風一般,瞬間便遁出旗外,逃離了現場。
廣成子見狀,更是怒不可遏,他怒喝一聲:“是何人在此放肆!休走!且留下殷郊!”聲音震耳欲聾,響徹山穀。
說罷,他毫不猶豫地手持從殷郊手中奪回的雌雄寶劍,如疾風般疾馳而去,緊緊追趕著前方的身影。
而此時的殷郊,已經被那股強大的寶氣所籠罩,不由自主地脫離了西岐的範圍。然而,殷郊心中的怨念並未消散,他對這股寶氣傾訴著自己的不滿和憤恨。
在他的訴說下,寶氣似乎也感受到了他的怨憤,竟然帶著殷郊一路狂奔,如同一匹脫韁的野馬,徑直朝著朝歌城的方向疾馳而去。
紂王此刻正在鹿台上與妲己飲酒作樂,沉醉在美酒佳肴和美人的溫柔鄉中。突然間,他聽到一陣喧鬨聲傳來,仿佛有人正急速趕來。紂王的意識有些模糊,昏昏沉沉地便在席上昏睡過去。
就在他昏睡之際,一個身影出現在他的麵前。這人身著奇異的裝扮,三首六臂,威風凜凜地立於禦前,口中高呼:“父王,孩兒殷郊拜見!”
紂王猛然驚醒,定睛一看,隻見眼前之人正是自己的兒子殷郊。殷郊向紂王訴說著自己為了國家險些遭受犁鋤之苦的經曆,幸而得到了截教仙友的救助才保住了性命。
他懇切地勸告紂王要施行仁政,不可失去成湯的江山社稷。應當任用賢能的宰相,迅速拜封元帥,以處理內外大事。否則,薑尚不久後便會向東進軍,那時後悔可就來不及了。說完,殷郊轉身離去。
紂王被這突如其來的夢境嚇得不輕,口中喃喃自語:“怪哉!”一旁的妲己、胡喜妹和王貴人見紂王如此模樣,趕忙欠身詢問:“陛下為何口稱‘怪哉’?”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紂王將夢中之事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她們。妲己聽後,微微一笑,安慰道:“夢由心生,陛下不必疑慮。”紂王本就是個沉迷於酒色的昏君,見三妖如此嬌媚動人,便將剛才的夢境拋諸腦後,繼續與她們把酒言歡,傳杯遞盞,好不快樂。
就在這時,汜水關的韓榮有緊急軍情要向朝歌城稟報。他的奏章被送到了文書房,恰好被微子看到。微子看完奏章後,心中十分憂慮,對朝歌城的局勢感到憂心忡忡。
紂王正坐在顯慶殿中,突然當駕官前來啟奏:“啟奏陛下,微子候旨。”紂王聞言,便傳旨宣微子覲見。微子進入殿內,行過禮後,將汜水關韓榮的報本呈上。紂王展開一看,隻見上麵寫道張山奉敕征討失利,還帶著殷郊殿下失於岐山。紂王看完後,頓時大怒,對著眾臣說道:“不想那姬發竟敢自立為武王,如此大逆不道,屢次興兵征伐,損兵折將,卻不見成功。如今之計,該用哪位卿家為將前去征討呢?若是不早日將其鏟除,必成大患啊!”
此時,班內站出一位大臣,乃是中諫大夫李登。他上前一步,施禮道:“陛下,依微臣之見,如今天下動蕩不安,刀兵四起,已曆經十餘載仍未平定。雖說東伯侯薑文煥、南伯侯鄂順、北伯侯崇黑虎這三路諸侯不過是癬疥之疾,但那西岐的薑尚卻助姬發為虐,肆意妄為,禍亂天下,其野心不小啊!論起朝歌城內的將領,皆非薑尚的敵手。臣特舉薦三山關總兵官洪錦,此人不僅才學過人,武藝更是超群。若能得此良將前去征伐,或許大事可成。”
紂王聽後,覺得李登所言甚是,當即傳旨,命人攜帶敕令前往三山關,命洪錦專司征伐之事。使者領命後,手持詔書,馬不停蹄地趕往三山關。一路上風平浪靜,毫無阻礙。沒過多久,使者便抵達了三山關,在館驛中安頓下來。
次日清晨,陽光灑在高關之上,洪錦身著戰甲,威風凜凜地站在城樓上,等待著佐貳官前來接旨。不多時,佐貳官匆匆趕來,洪錦將聖旨交給他,然後注視著他開讀。
聖旨宣讀完畢,洪錦心中的一塊大石頭終於落地。他轉身對身旁的孔宣說道:“孔將軍,此次出征,我將率領十萬雄師前往西岐。待你將高關之事交代清楚後,我們便一同出發。”
孔宣點頭應是,洪錦隨即下令全軍開拔,浩浩蕩蕩地向西岐進發。一路上,洪錦的大軍紀律嚴明,行進迅速,所過之處,百姓們都對這支威武之師讚歎不已。
數日後,洪錦的大軍抵達岐山。前方的哨馬疾馳而來,向中軍稟報:“啟稟將軍,人馬已至西岐!”洪錦聞報,立刻傳令全軍安營紮寨,不得有絲毫懈怠。
先行官季康和柏顯忠上帳參見洪錦,洪錦看著二人,沉聲道:“今奉聖上旨意征討西岐,爾等各宜儘心為國。那薑尚足智多謀,絕非等閒之輩,你們切不可掉以輕心,務必謹慎小心,不得造次草率。”
季康和柏顯忠齊聲應道:“謹遵將軍教誨!”
次日清晨,季康領命出營,率軍至西岐城下搦戰。他的軍隊如一片烏雲般壓向城門,氣勢洶洶。
探馬飛速將消息報入相府,薑子牙得知後大喜過望。他心中暗想:“三十六路征伐今日已滿,如今可以安心打點東征之事了。”
薑子牙忙問眾將:“那一員將官願去走一遭?”晁田挺身而出,高聲道:“末將願往!”
薑子牙見狀,點頭應允,晁田領命出城,直奔戰場而去。
晁田來到城下,隻見季康如一座山嶽般矗立在陣前,威風凜凜。他高聲問道:“來者何人?”
季康高聲答道:“吾乃洪錦總兵麾下正印官季康是也!今奉敕征伐爾等叛逆之徒,理當受首轅門。爾等尚敢領兵拒敵,真是無法無君!”
晁田聞言,哈哈大笑道:“似你這等不堪之類,我西岐城也不知殺了多少,多你這一二人又能如何?”快快回兵,免你一死。
喜歡截教:菡芝仙娘娘請大家收藏:()截教:菡芝仙娘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