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一瞬間,鬱保四無比清晰地感受到,花榮雙臂所傳來的力量猶如洶湧澎湃、滾滾而來的滔滔江水,那股氣韻不僅綿長,更是深厚無比。
他自己已然使出了渾身的全力,卻依舊難以與之抗衡,在花榮麵前,自己的蠻力與其相比,根本就不是他的對手。
經過這一次的較量嘗試,對於拜花榮為大哥這件事,他的心中也隨之減少了許多先前存在的芥蒂,反倒增添了幾分心悅誠服。
花榮一聽麵前的巨漢竟是鬱保四,心中不禁大喜,猶如久旱逢甘霖一般。
他深知鬱保四此人力量非凡,且為人仗義豪爽。
在原著當中,鬱保四綽號“險道神”,光是這響亮的名號就足以令人聞之生畏。
待到梁山大聚義之時,他在眾多好漢中排名第一百零五位,乃是負責把捧帥旗的頭領。
想到此處,花榮愈發覺得此番相遇實乃上天眷顧,心中對未來的種種設想也愈發清晰起來,仿佛已經看到了與鬱保四一同並肩作戰、共闖天下的美好前景,不由得滿懷期待,激動的心情難以抑製。
原著之中曾有提及,鬱保四自幼便未得名師悉心教導,正因這般緣故,在《水滸》那眾多的英雄豪傑裡,他處於戰力層級相對較末端位置。
然而,不得不承認,他確是梁山上當之無愧的一位大力士。
他那驚世駭俗的力量,在整個梁山之中,能夠超越他的人屈指可數,用一隻手便能數得過來。或許,能夠與他在力量上相媲美的,也就隻有那“花和尚”魯智深和“行者”武鬆了。
至於他在梁山好漢的排名偏低,其緣由一則是他算不上宋江的心腹之人,二則是他上山入夥的時間相較而言也比較晚。
倘若單純論及武力值,他足以超過“小遮攔”穆春、“金眼彪”施恩等一大批憑借關係在梁山占據一席之地的所謂“關係戶”。
想當年,童貫率軍征討梁山之時,宋江在“智多星”吳用的幫助下,精心擺下了九宮八卦陣。
陣中豎著一杆“替天行道”的杏黃大旗,此旗既高大又厚重,尋常士兵根本無法將其舉起,於是這舉旗的艱巨任務便落在了鬱保四的肩上。
兩軍交鋒之際,喊殺聲震徹天地,響若驚雷。狂風肆意呼嘯,漫天箭雨傾盆而下。
那鬱保四雙手緊握旗杆,如同一座堅不可摧的堡壘,穩穩地佇立於狂風之中,紋絲未動。
他那高大威猛的身軀在風中挺立,杏黃大旗在他的支撐下高高飄揚,成為了整個戰場矚目的焦點。
梁山士兵們望著屹立不倒的鬱保四和那烈烈飛舞的大旗,心中湧起無儘的勇氣和信念。
他的存在仿佛是一種無聲的鼓舞,讓梁山士兵們堅信自己是正義之師,定能戰勝來敵。
在戰況最為激烈膠著之時,鬱保四的怒吼響徹雲霄,他以無比的堅毅和力量穩住大旗,給予了士兵們衝鋒陷陣的決心。
他的每一次呐喊,都激勵著身邊的戰友奮勇殺敵,毫不退縮。
正是因為鬱保四在狂風箭雨中堅定不移地舉著那象征梁山精神的大旗,梁山士兵們士氣大振,個個舍生忘死,最終贏得了這場戰爭的最後勝利。
可以說,鬱保四在這場戰役中起到了至關重要、不可替代的精神引領作用,他的堅守和力量成為了梁山勝利的關鍵因素之一。
“萬夫莫開陣前列,千軍帳中護帥旗。”這擲地有聲的話語所描述的,正是鬱保四護衛帥旗的卓著功勞。在古代興軍作戰之時,帥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關鍵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首先,帥旗在戰場上極具象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