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岡給趙頊寫了封奏章,對大宋缺馬這一現狀,表示出了深切的擔憂,並高度讚揚熙寧七年楊佐去大理議買戰馬之舉。
而後又談及南疆這邊各個勢力混雜的局勢,以及戰備上的需求。
最後表示,願效仿楊佐之舉,自邕州前往大理,為大宋開辟一條新的買馬途徑。
奏章寫完,隨後又抄送了一份給趙卨,由林漁快馬加鞭趕去。
趙卨一看就知道王岡是窮極無聊了,想要搞事,不過抱著有棗沒棗打一杆子的想法,還是給他批了。
林漁一回來,王岡就收拾好行囊,與蘇子元告彆後,帶上林漁和丁三二人,便踏上去大理的道路。
邕州這邊有直達大理的路,不過道途艱難,沿途還有其他部族的勢力盤踞。
“當年儂智高兵敗之後,就是由此路逃往大理的……”王岡邊走邊講解,“等咱們把買馬的渠道打通,以後把這條路改名為馬路!”
“機宜,咱們真去大理買馬啊?”林漁出言提醒,他怕王岡騙人騙多了,把自己都給騙了!
王岡理所當然道:“當然,不過咱們這次買上幾匹就行,大批的讓朝廷出錢去買!”
林漁前後看看道:“我估計這事沒那麼簡單!沿途這麼多夷人,怕是不會讓咱們隨便把馬買回去!說不得會搶咱們的馬!”
“那正好!把他們的名字記下來!”王岡不以為意道:“等大軍敗了交趾之後,順手把他們也給剿了!”臟!
……
大理皇宮。
段正明拿著奏折不停的用印,甚至連其中的內容都不看一眼。
他這個皇帝當的很輕鬆,軍政之事都有高升泰替他分憂,完全是聖天子垂拱而天下治的盛景。
但段正明不甘心啊!一番謀劃後,讓弟弟段正淳娶了擺夷族族長之女,借此換得支持,隨後又在朝堂中暗插親信,想要與高氏爭一爭權力。
如果鬥爭搶不來權力,那麼妥協更沒戲!
事實證明這句話是對的,高升泰誅殺弑君的楊義貞沒多久,他也不想被人罵成第二個楊義貞,於是丟出了一部分不痛不癢的政務。
段正明見好就收,緊緊握住這點權力,對大理百姓施恩。
他明白自己的根本在哪!
無論是軍隊還是朝堂,他都不是高氏的對手,隻有讓百姓感恩於他,在民間積累出巨大的聲望,才能讓高氏有顧慮,他才能牢牢坐穩這個皇位。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儘管高升泰乃是大理最大的權臣,但麵對他這個皇帝之時還是客客氣氣的。
不過這也隻是暫時的,說不得哪天一張禪讓的旨意就會放在他身前,讓他去蓋章!
如果能得到大宋的支持,那情況就不一樣了!
隻要大宋能冊封他為國主,那再跋扈的權臣都要顧忌幾分,段家也就能在這位子上久坐了!
可惜!從大宋立國之初,他們就求著歸附,結果卻是被一拒再拒!
這些年聽說大宋在弄變法,國力又增強了,跟西夏打的不可開交,現在又跟交趾鬨了起來。
也不知他這輩子有沒有希望歸附,如若不然還要看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