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玖接過薛收遞來的東西,看了一下就傻眼了,官服,魚符,還有中書省簽發的聖旨。
“不對啊!營州長史,怎麼會讓我去擔任啊?”
“自然是因為你的能力,還有你的功勞。”薛收笑著道。
薛元敬也笑得很開心,咧嘴笑道:“我們薛家又要出一個實權官員,真是可喜可賀啊!”
“要不子誠你去?我給你做幕僚。”薛玖癟癟嘴道。
“聖旨以下,自然不能更改,何況我對現在的事情很感興趣,沒有換職務的想法。”薛元敬笑著搖搖頭道。
“不去不行?”薛玖問道。
“不去不行!”薛收很肯定的回答。
“觀國公是誰?”薛玖問道。
“觀國公楊恭仁,弘農華陰人,隋朝觀王楊雄之子。曾參與平定楊玄感叛亂,後以河南道大使鎮壓農民起義,結果兵敗逃歸江都,江都之變後升任吏部尚書。他在武德二年歸順朝廷,擔任黃門侍郎,封觀國公,又出為涼州總管,因撫慰西北有功而升任侍中、中書令。去年被陛下罷了官。”薛收介紹道。
“前朝官員,年齡應該不小吧?”薛玖問道。
前朝官員被罷官,那肯定是騰位置,如今複起這就很正常了。
“六十好幾了吧。”薛收說道。
“嘖嘖!快七十的人,還要去營州,這是找罪受啊!”薛玖感歎道。
“楊恭仁去營州是擔任都督吧?以前的都督呢?”薛元敬問道。
“上一任的營州都督是羅壽。”薛收說道。
眾人懂了,這又是被牽連的倒黴蛋,雖然不知道羅壽是否有跟隨謀反的意思,但是被羅藝牽連了。
“營州那地方,為何要我過去?按理說應該派大將鎮守吧?”薛玖問道。
“契丹大酋長摩會,悄悄來了長安,代表契丹,表達了歸順之意,所以需要一個精通民生的人過去治理。”薛收壓低聲音解釋道。
契丹分八個部落,每個部落有自己的族長,不過契丹又是一個大聯盟,摩會就是大賀氏的族長,也是契丹大酋長。
眾人明白了,契丹這是想脫離突厥的掌控,所以私下來見李世民,而李世民要表達自己的誠意。
其實薛玖不知道,這還有他的功勞,李世民安排了人,與契丹談羊毛的生意,這讓契丹人看到了好處。
當然,大唐越來越強,作為鄰居,又是小勢力,契丹人自然要抱大腿。
營州那地方,已經屬於邊關,人煙稀少,薛玖想不明白,為何會讓自己去。
“你去營州,以穩為主,契丹會搬遷一部分人到營州。”薛收解開了他的疑惑。
“即便如此,也不用我去吧?朝廷那麼多官員。”
“朝廷的重心將在關西一帶,漁陽到雁門有李績,李道宗看守,營州還是很安全的。
除了契丹人,營州附近的百姓,也會向營州搬遷,如何治理,就看你揮發了。”薛收繼續說道。
“河北道因為多年戰亂,人口死得太多了,而且因為竇建德的緣故,對朝廷一直有抵觸,所以陛下去年讓魏征前去安撫。”薛元敬接著說道。
“世家也是一個問題,那邊大家族有趙郡李氏、範陽盧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清河張氏、渤海高氏和長樂馮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