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昂隨後回到司空府,再將此事告知曹操。
從徐州剛和鮑信相聚回來的曹操亦是和兒子長談一日,覺得昂兒的見識、思略、才學以及膽魄都已發生了巨變。
其口才足以獨當一麵,其心思、眼光遠超府內眾謀,而心胸、仁善卻又發自內心,不因善良而愚昧,信奉兵伐取治,仁治取盛。
於是真正放心他去琅琊取此功德。
天快亮時,曹操背著手走到門邊,遠眺群山的黑影,觀繞山如龍騰的雲霧,一時豪氣由心而起,忍不住放聲大笑起來。
“嗬嗬嗬……哈哈哈!!!”
曹操笑了半晌,眼淚都從眼角出來了,回頭再走到曹昂身旁:“袁本初之長子,亦在青州,而吾昂兒亦去琅琊。”
“他之子色厲內荏,吾子卻豪氣萬丈,心有百世之大業,真是讓我大慰平生,昂兒,琅琊之事,就看你與子泓的了。”
說罷,他重重地在曹昂肩頭拍打了幾下。
從長遠的格局上看,曹、袁雖暫時不交戰,可接下來這一年,琅琊與青州之爭,很自然的會讓雙方的嫡長子受當世關注,勝負如何,恐怕將會影響頗多。
曹操不知道這是否屬命運使然,但兩位年輕人現在都已站到了戰場上,袁紹定然也會重視,他肯定會暗中大肆助力青州。
當然,評價都是交由他人去說,不在自己掌控。
曹操不會幫曹昂,或者說他已經幫了曹昂,因為把許澤給了他而不是留在自己身邊。
“父親,還請放心,一年之後,琅琊必定能夠兵強馬壯,聲勢遠超青州。”
……
青州,北海。
得到消息的袁譚放下了手中的蜜水,兩撇胡須微微抖動,輕蔑的笑道:“曹昂駐治琅琊,調遣諸位先生來青州是何意?”
辛評、郭圖二人站在堂前,被問起這番話時有些語塞,不知該如何回答。
袁紹擔心袁譚不能治理好青州,畢竟剛破田楷、東攻孔融,占據了北海郡治理,袁譚效法的反而是“唯才是舉”類似的主張,任用群小。
將庶民出身、寒門出身的人重用為親信,每日商議之時可以聽得溜須拍馬,十分受用。
這種環境讓袁紹得知後,非常的擔憂,他害怕袁譚會因為擊潰田楷這樣的勁敵、又鎮壓孔融這種聞名天下的名流而沾沾自喜。
同時在那些庶民出身,渴望登堂入室的低賤之人一聲聲誇讚中迷失自我。
從而輕慢曹昂、許澤兩人。
雖然袁紹也沒怎麼聽過曹昂的事跡、名號,隻知道他是許澤營中的參軍,做的都是書吏、參議的活計,但難保在許澤的很多計策中,都有他活躍的身影。
所以才會讓郭、辛二人攜帶謀臣前來幫忙。
可是二人又深知袁譚內心自傲,若是直接將理由告知,恐怕反而生出嫌隙,日後難以成事。
站定片刻,郭圖細眼眯起,臉上褶皺如花開,躬身道:“公子治下,其實已是安定繁榮,百姓不思孔北海也。”
“但是,我等探哨傳密報告知,這次跟隨曹昂來治琅琊者,還有許澤。”
“主公恨許澤入骨,曾懸萬金取其人頭,故此青州不少死士都願等此機會,命我等一行十二名謀臣,前來設計行略,定要拿下許澤,或綁縛至鄴城,或斬殺於山野,以除曹操之臂膀。”
“原來是這樣!”
袁譚聽到這個名字之後,明顯變得更加興奮,起身相迎到身前,獰笑著道:“那許澤去年在琅琊逼死昌豨,本公子早就想弄死他了!”
“二位攜賢才而來,定有計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