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遠古的西周時期,甲戌年公元前947年),天下承平,周穆王統治下的王朝繁榮昌盛。這一年,一場盛大的選妃慶典在鎬京舉行,四方諸侯紛紛獻上本國的佳麗,期望能在宮廷中謀得一席之地,為家族增添榮耀。
在眾多秀女之中,來自盛國的盛姬格外引人注目。她天生麗質,肌膚勝雪,雙眸如星般明亮,身姿婀娜似弱柳扶風。不僅如此,盛姬才情出眾,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舉手投足間儘顯優雅氣質。周穆王初見盛姬,便被她的美貌與才情所傾倒,當即決定將其納入後宮,封為愛妃。
盛姬入宮後,憑借著自身的溫柔善良與聰慧伶俐,迅速贏得了周穆王的厚寵。周穆王對她寵愛有加,幾乎到了形影不離的地步。為了讓盛姬能在宮中生活得更加愜意,周穆王不惜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為她建造了一座美輪美奐的高台——重璧台。這座台由潔白如玉的巨石築成,在陽光的照耀下,光芒閃爍,宛如仙境。台內裝飾奢華,擺滿了來自各地的奇珍異寶,每一處細節都彰顯著周穆王對盛姬深深的愛意。
周穆王對盛姬的寵愛不僅體現在物質上,還延伸到了盛姬的家族。為表對愛妃的寵遇,周穆王封盛姬的父親盛伯作姬姓的族長,使其地位在諸姬姓小國之上,盛氏一門因此榮耀無比,被尊稱為“盛門”。
盛姬深知家族的榮耀皆因自己而起,因此更加謹言慎行,時常以禮義規範自己的言行舉止,同時也積極參與宮廷事務,幫助周穆王處理一些瑣事。她時常勸解周穆王要以民為本,廣施仁政,周穆王對她的建議也多有采納。在盛姬的影響下,周穆王更加勤勉於政務,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百姓安居樂業。
每逢佳節,周穆王總會與盛姬在重璧台上設宴,邀請朝中大臣和各國使節。宴會上,盛姬彈奏的美妙琴音,令眾人陶醉其中,無不讚歎她的才情。周穆王看著心愛的盛姬,眼中滿是驕傲與深情,而盛姬也在周穆王的寵愛中,度過了一段幸福而美好的時光。
然而,命運似乎總愛捉弄人。戊寅年公元前943年)的一個冬日,寒風凜冽,盛姬不慎感染風寒。起初,眾人並未太過在意,以為隻是普通的病症,然而,盛姬的病情卻日益加重,高燒不退,昏迷不醒。
周穆王心急如焚,他召集了宮中所有的太醫,命令他們務必治好盛姬的病。太醫們用儘了各種名貴的藥材和治療方法,卻依舊無法遏製病情的惡化。看著盛姬日漸憔悴的麵容,周穆王心痛不已,他決定派出飛騎,前往全國各地尋找名醫和稀世良藥。
飛騎們日夜兼程,馬不停蹄地奔波在西周的大地上。每到一處,他們便傳達周穆王的旨意,懸賞能治愈盛姬的良方。一時間,各地的名醫紛紛響應,帶著自己的獨門秘方和珍貴藥材,奔赴鎬京。
儘管周穆王想儘了一切辦法,可惜盛姬的病情過重,藥石無靈。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盛姬的生命之火漸漸熄滅。周穆王守在盛姬的床前,看著她停止了呼吸,悲痛欲絕。他無法接受這個殘酷的現實,緊緊地抱著盛姬的遺體,淚水不停地流淌。
整個宮廷都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周穆王為盛姬舉行了一場盛大而莊重的葬禮,以王後之禮將她葬於轂丘之廟。葬禮當天,鎬京城內的百姓們紛紛自發前來送彆盛姬,他們為這位善良美麗的王妃的離世而感到惋惜。
周穆王親自為盛姬撰寫了祭文,表達了自己對她深深的思念和無儘的愛意。他在祭文中回憶了與盛姬相識相知的點點滴滴,感慨命運的無常。葬禮結束後,周穆王時常前往轂丘之廟,對著盛姬的陵墓傾訴心聲,久久不願離去。
盛姬的離世,給周穆王帶來了沉重的打擊。此後,他常常獨自一人登上重璧台,回憶著與盛姬在這裡度過的美好時光。重璧台依舊矗立在那裡,可曾經陪伴在他身邊的佳人卻已香消玉殞,這讓周穆王倍感孤獨和淒涼。
周穆王對盛姬的深情厚誼,成為了西周百姓口中傳頌的佳話。人們為他們之間的愛情故事所感動,也對盛姬的早逝感到惋惜。而盛門在盛姬離世後,雖然失去了一些因盛姬受寵而帶來的特殊待遇,但他們依舊銘記著盛姬的教誨,秉持著良好的家風,在西周的土地上繁衍生息。
隨著時間的推移,周穆王逐漸從悲痛中走了出來,但他對盛姬的思念卻從未停止。盛姬的故事在西周的曆史長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成為了人們心中一段永恒的傳奇,激勵著後世的人們珍惜眼前人,追求真摯的愛情。
喜歡嘻哈史詩看古今請大家收藏:()嘻哈史詩看古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