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六十二歲的彭蘊章,出身江蘇長洲今蘇州)葑門彭氏家族。其曾祖父彭啟豐是乾隆朝名臣,官至兵部尚書。
彭氏家族以科舉顯赫,乃江南士族名門。
道光十五年1835年),彭蘊章考中進士,其政治理念與祁寯藻高度契合。
其人身形清瘦,麵容端正,性情耿直,敢於進諫。
此時見肅順氣勢淩人,彭蘊章忍不住起身抗辯。
肅順斜了他一眼,還沒等他說話,坐在肅順旁邊的軍機大臣、戶部尚書文慶便接話道:
“自西賊攻下漢中府、興安府後,已養精蓄銳大半年,未曾動過刀兵。今年四川又大豐收,西賊如今兵精糧足,彭侍郎怎就篤定他們不會趁亂出川?”
文慶全名費莫·文慶,今年五十歲,滿洲鑲紅旗貴族,出身費莫氏家族。
他祖父永保為乾隆朝兩廣總督,家族世代為官。
為人務實開明,支持重用漢臣,是肅順的得力政治盟友。
肅順接著文慶的話,對鹹豐說道:“皇上,細查西賊的政策及其首腦的行為,他們並非貪圖享樂之輩。”
“且眼下最優的出川通道是順江而下,攻擊兩湖,與粵賊相互呼應。臣敢斷言,不出半年,西賊必定出川。”
“屆時,西賊十萬養精蓄銳之兵出川,誰能抵擋,又用什麼抵擋?”
鹹豐似被肅順描繪的場景嚇住。
滿清已丟四川和大半個江南,若再失兩湖,錢糧重地便去了大半,屆時清廷莫說擴充兵源,就連維持現有規模都難。
想到此,鹹豐看向肅順:“肅中堂,依你之見呢?”
肅順胸有成竹:“皇上,我們要實行中間固守,南北攻擊之策。”
“中間的兩湖、江南、貴州、陝西等與賊交戰處,堅壁清野,深溝高壘,困死耗死粵賊西賊。”
“北麵從內外蒙古、東北及京師守備部隊調集十萬兵力,由僧格林沁統帥,進山東、入河南,掃清撚匪。”
“進而攻擊安徽、湖北的粵賊。”
“南麵的兩廣、雲南、福建、浙江、台灣編練新軍,籌集糧餉,清剿盜匪,安靖地方。”
“隻要騰出手來,便可南北夾擊,屆時粵賊和西賊都難逃覆滅。”
“皇上,大半個中國還在我們手中,隻要穩住陣腳,局勢定能扭轉。”
鹹豐聽後頗為振奮:“肅中堂此策甚妙。”
肅順歎氣道:
“皇上,要實現上述戰略目標,需按臣的方略行事,即放開地方團練,重用漢臣,改革財政,肅清腐敗,精簡裁撤無用的八旗和綠營,以節省錢糧。”
“這些臣已多次提及,不再贅述。就剛才討論的兩個案子,應罷黜清德和賽尚阿,另選乾臣能臣任用。”
“如今我們與西賊、粵賊爭奪時間,就看是他們東西打通得快,還是我們南北壓迫得快。”
肅順話音剛落,祁寯藻當即反駁:“皇上,八旗乃我大清根本,不可輕動。如依肅中堂之意,南方要緊處的滿人高官全部罷黜,還給予地方團練收稅之權。”
“屆時彼輩財貨充盈,槍械完備,部眾成群,朝廷將何以製之?此與唐末藩鎮之禍,又何異焉?”
“此乃萬劫不複的深淵,為何要往裡跳?皇上,此策斷不可行。”
“況且肅中堂堅持重用漢臣,漢臣就一定能行嗎?岑毓英不就一戰而潰,丟掉四川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