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遼一聲厲喝,幾位校尉便慌慌張張地從中衝出,麵帶恐懼之色,向張遼報告:“張將軍,李通將軍為了讓我們優先撤退,現在正與趙雲交手,沒想到那趙雲武藝高強,極其棘手!”
“僅有三千騎軍,卻將我們李通將軍率領的五千精騎殺得死傷狼藉,並分遣一半兵力襲擊我們的步卒。
因此,陣線才會崩潰如斯,懇請將速救援李通將軍,否則後果不堪設想啊!”
聽罷此言,張遼麵色驟然變得凝重起來:“你們立刻重組隊伍,馬上往許都方向撤離,接下來的事我來處理!”
說畢,張遼便領著萬餘騎兵疾馳而出,直麵眼前的戰局。
行進約十裡的路程,張遼終於見到了那正在襲擊曹操步兵的白衣騎士團——那些身穿白袍,騎著白色戰馬的戰士,在烈日下竟耀眼至極。
看到這一幕,張遼的腦海裡瞬間浮現出一個名字——白馬義從!這支軍隊的名聲實在太響,曾經公孫瓚帶領三千白馬義從,勇猛至極,讓北方胡虜聞風喪膽,尊稱他為白馬將軍。
如果不是因為公孫瓚在界橋之戰時,過於自信地使用輕騎衝擊敵軍,結果遭到魏義指揮下的先登死士和步兵有效反擊,那麼勝負或許至今仍是個懸念。
白馬義從的成員在看到張遼率大軍來襲之時,當即迅速撤退,其中一人快速返回,向趙雲彙報:“趙將軍,曹軍有增援趕到,我們得趕緊通知您。”
這隊千餘輕騎迅速折返去找趙雲,而張遼也立即驅馬追趕。
在騎行了約十多裡路之後,張遼終於發現李通所在的地點——此時,李通的部隊隻剩下數百人,正遭到趙雲麾下的數千騎兵圍攻。
正當張遼震驚不已時,隻見那批白馬騎兵再次拉開弓弦,箭雨飛舞之間,將李通的部隊又削減了一百餘條生命。
張遼見狀大怒,隨即驅馬揮刀朝趙雲撲去,並大吼道:“李通彆怕,張遼來了!”
此時,有關增援到來的消息已傳遞給趙雲,於是他馬上指揮白馬義從重新集結;這些士兵迅速卸下肩上背著的弓箭,換成長槍裝備,在陣型轉換下化身為能夠進行正麵衝突的快速騎兵!
與此同時,張遼帶領的這一萬餘騎也做好準備,雙方的騎兵數量雖然相差不多,但由於每人均配備有戰馬,使得張遼這邊的整體氣勢更加震撼!
曹操麾下的虎豹騎早已在一場大火中徹底消失。
因此,眼前這一萬鐵騎幾乎成為了曹操最後的重要資本之一,若能毫發無損地帶回許昌自然是最好的。
張遼想到這裡,眼見白馬義從已經停止進攻,重新整隊列陣;
同時,李通帶著剩餘的百餘名士兵與他會合。
至此,張遼心中已然生出了停手之意。
曹操已向他透露過,這次戰役寇封可能占領的最大範圍及其局限所在。
此外,曹營在彆處亦有許多強敵,這支騎兵絕不能在此消亡!所以在與李通會合後,張遼向趙雲拱手建議道:
“趙雲,貴軍箭矢已經耗儘,李通部損失巨大,連十萬餘民眾都被你們救回。
若我們執意廝殺到底,最終不過是兩敗俱傷。
不如各自收兵罷,如何?”
聽到張遼的話,趙雲回頭看向身後,發現楊再興的部隊尚未趕到。
看來想要完全吞下張遼率領的一萬大軍不太實際,在沒有背嵬軍的配合下,即便有這三千兵馬也最多是雙方俱傷!
更不必提,現在的白馬義從已經沒有足夠的箭矢去牽製對方。
更何況,張遼所率領的人數畢竟是自己的三倍!
因此,趙雲思量了一番,隻簡單地點了點頭,同樣回禮於張遼。
這兩位名將皆是以擅長統帥騎兵而著稱,一方長於帶領像白馬義從這樣的輕騎兵,另一方則擅長駕馭如並州狼騎這類的重騎兵。
然而,雖然二人同為當時最傑出的騎戰專家,但由於分彆效力於不同的君主,他們的處境大不相同。
雖然曹操對張遼非常器重,但也未給他編組一支類似的並州狼騎。
對於一個頂尖的騎戰指揮官來說,這不啻為一種遺憾。
不久,張遼帶著與李通彙合後的殘餘部隊撤離後將近一小時,楊再興才慢悠悠地趕來。
見到趙雲正帶領著獲救的十餘萬人馬返回豫州時,楊再興頗為懊惱。
“要是早些到,興許能抓住張遼的萬人大軍!”
楊再興歎氣道。
趙雲聽了隻是笑了笑,“張遼並不是容易對付的小人物,昔日隻帶五百虎豹騎就能與你僵持不下。
這也正是我放他一馬的主要原因。”
“白馬義從和背嵬軍絕不能在這裡受挫,我們的主要問題在於目前尚無法穩定獲得馬匹供應。”
“所以,我們必須愛護每一名騎兵,避免陷入無人可用的窘境,畢竟若失去了騎兵支持,北方的統一將更加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