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了,罷了吧。
喬夫人所言也有道理,寡婦之門多是非,我此次前來也隻是看在尚香的情麵上問問你是否有缺需之處?”
“其他的事情於我無關,嫂嫂,在下告辭了!”
說罷便沒有留給大喬回話的機會,轉身離開了。
看見寇封毫不回頭離去的身影,大喬竟有些呆愣,本來聽到孫尚香三個字還打算詢問她的情況呢。
誰知寇封連開口的機會都不給,還稱呼她為嫂嫂,即便是向來心態平和的大喬也不禁微微動怒——此人真是不懂禮儀……
而在另一端,見過大喬後的寇封僅讓部分士兵繼續駐守在喬家府邸外,隨後親自領兵趕往豫章。
豫章位於廬江以南,北鄰九江和丹陽兩郡。
眼下黃忠和魏延已率軍分彆前往九江和丹陽;甘寧帶領著戚繼光的四萬水師正朝豫章進軍。
隻需寇封親赴豫章,在四路人馬齊攻之下,或能在最短時間內拿下豫章、九江及丹陽三郡。
分兵的理由在於,曹操作戰經驗豐富的大將張遼駐紮在合肥,一旦張遼南下,則吳郡和丹陽將直接受到威脅;若曹操加入戰局,此戰則會變得更為複雜艱難。
因此,掌握優勢兵力的寇封自然會選擇速戰速決地占據其餘各郡,將曹操拒止於揚州之外。
況且,若張遼真敢南下,位於豫州的嶽飛可立刻揮軍南下形成合圍之勢,徹底包抄住張遼。
這正是寇封此次選擇分兵的理由。
他麾下將領皆一時名將,不僅武藝非凡且足以獨當一麵;敵方亦兵分多路,故而分散兵力對抗是更佳戰略。
數日後,寇封率軍抵達豫章並會師甘寧和戚繼光之後,正式準備展開攻勢。
雖然豫章兵馬充足,並且擁有超過四萬人的孫權主力部隊坐鎮城中,而寇封隻有九萬人,但依然保持著二比一的數量優勢,雖無法迅速攻破豫章,但這已足夠構成嚴重威脅。
另一方麵,九江和丹陽的情況則與豫章形成鮮明對比,迎來了黃忠和魏延猛烈的攻擊!魯肅撤退回豫章帶走兩萬多兵馬後,這兩個原本就已經兵弱的地方隻餘五千米兵把守。
在這種情形下,區區五千人如何抵擋得住強大的敵軍?
最終,戰鬥最先在丹陽郡與九江郡爆發,這兩地的太守孫翊和步騭陷入了極度困境!
步騭乃是一介文官,毫無軍事實力支撐,自然無力抵抗來自魏延軍隊的強烈攻擊;
至於孫翊雖說是孫權的弟弟,雖有勇謀如兄長孫策,然而武勇上卻無法與黃忠相比,自然也無法長久抵抗。
至於孫權,他則把所有主力兵馬集中在豫章郡,擔心寇封攻破豫章使自己身敗名裂。
因此九江和丹陽兩地不僅缺乏天險可守,而且兵力也不足,根本無法抵擋寇封麾下的猛將。
就算想向孫權求援,但他現在也正麵臨寇封與戚繼光等人的進攻,根本無暇分兵支援。
江東如今已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刻!
九江郡轄陰陵、西曲陽、壽春、當徐、下蔡、平阿、義成、鐘離、成德、合肥、浚遒、全椒、阜陵、曆陽共十四縣。
黃忠率三萬大軍征討九江後,短短半月內連續攻克了西曲陽、當徐、下蔡和平阿四縣。
壽春原本是袁術的地盤,袁術曾經橫跨豫、揚州,一度稱霸淮南。
當年孫堅和孫策也曾名義上受袁術指揮。
然而,隨著袁術稱帝後的敗落,孫策重新奪回了九江,並歸屬揚州。
此時在壽春城外,孫翊目睹黃忠的大軍已將壽春包圍,心情愈發沉重。
九江郡的治所雖在陰陵,但壽春城牆最為堅固高大,這裡曾是袁術登基的地方,城防自然堅固非常,最適宜抵抗敵人。
所以,孫翊集結了各縣城的軍隊前往壽春,同時征召城內的青壯參與防禦。
加上剩餘的三千五百名士兵及城內的五千多名壯丁,約一萬人投入防禦,雖然有一定戰鬥力,但普通百姓從未經曆過戰爭,一旦戰鬥激烈可能會成為負擔。
此刻的黃忠騎馬立於城外百步之處,手中長刀倒插入地,彎弓瞄準城上的“孫”字大旗。
下一刻箭矢出鞘,直接射斷大旗,象征孫權勢力的戰旗隨即倒下落在城下。
看到這幕,萬餘士兵發出歡呼:“將軍神射,將軍神射!”
黃忠聽到喊聲大笑起來,收起弓取出鳳嘴刀笑道:“城牆上的各位聽好,我是征南將軍屬下四鎮將軍之一黃忠,廬江已陷。
現我家主公帶領二十萬大軍征討揚州,孫權必敗。
明智的投降還能保命,否則城破之們都逃不掉!”
將士們臉色大變,想起兩年前被寇封打敗的兩萬大軍以及被生擒後投降的太史慈,心裡難免多了些恐懼。
恐懼會使人變得軟弱和易錯。
孫翊見此情景咬牙切齒地說:“黃忠老賊,你若有膽子就來攻打壽春,我不會因為你年老而手軟;你如果執意自找死路,那就不要怪我不客氣!”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聽得孫翊回話後,黃忠握刀狂笑,更加肆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