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話,原本麵色嚴肅沉默不語右側高級軍事指揮者再也忍耐不住怒火,“啪”,連續兩聲皮鞭響起。他指著兩位部下大聲訓斥道:
“你們倆簡直就是廢物蛋兒加膽小鬼一隻!難道要象旱獺躲藏洞穴一樣逃避挑戰不成?!”頓了頓,他又咬牙切齒說道:“如果怕死了就把自己
要是換成平常,此刻已經是一片箭矢交錯的戰場。
然而,所有的墨軍士卒都心知肚明,躲在冰牆之後,敵方不會輕易如以往那般發起衝鋒。
畢竟有了冰牆阻隔,敵人隻能下馬進行步戰。儘管騎馬衝鋒看似迅捷,但這樣的衝鋒很容易讓自己成為靶子——戰馬一旦中箭倒地,騎士大概率也隨之命喪黃泉。
於是對方選擇停駐在射程之外,從馬鞍旁取下一麵上包獸皮的木質圓盾,準備列陣迎戰。
張將軍透過單筒望遠鏡觀察到,不少敵軍盾牌已有裂痕顯現。
失去了燕山和天山庇護,他們難以獲取充足木材修複裝備。這一點,同樣能從那些滿目瘡痍的牛車上看出端倪。
張將軍目睹北方與西方緩行布陣的敵軍,隨即再次調整部署計劃。
但他並不憂慮敵人會嘗試從東麵或南麵臨河突襲,畢竟河水湍急、樓船難覓,貿然涉水無異於自取滅亡!
“兄弟們振作些!有誰擅自開弓射箭,老子就把他的腦袋割下來當尿壺!”一位身形魁梧的百戶正在陣前大聲訓誡手下。
此戰以守為重,而無後援彈藥可供,每支弩箭都要珍惜使用,用儘則不可再取回。
正所謂“硝煙一響,千金拋擲”,此時期的箭簇由青銅鑄造,其成本已然不菲,況且箭杆的成本更甚!
漢昭帝時期李陵出征攜帶五十萬隻箭,已可見當時資源的充裕程度。
號角聲響徹天地,敵人的旋律轉而高漲振奮。
逐漸列陣向前移動的敵軍人影從步行轉為小跑加速。
"衝!快衝過去!"
所有人心知肚明,前方將要麵對的是可怕的箭陣覆蓋區。隻有最勇敢或者最快的速度者,才有希望存活。
"啊啊啊..."一陣尖叫聲突然從隊伍中爆發出來,很多士兵跺腳痛罵不休。
有人若眼力極佳,則可能察覺到這些人腳下正紮著一根長約數寸的銳刺。
這其實是張將軍預先布置的一個伏擊點,巧妙藏匿於積雪之中,混雜枯草掩蔽,即使白晝也難以發現。
當前鋒開始畏縮時,其後的隨從們更是躊躇不定不敢邁進。
張將軍放下觀具歎息道,假如有更多時間,他定能在防線前布設荊棘陣線阻擋數日之久。
不過此類裝置雖利己亦可妨己,待後續中路支援大軍到來,這些陷阱同樣也會減慢我軍反擊節奏。
很快,敵兵發覺路徑無刺,於是舉起盾牌再次衝刺。
伴隨著鼓點聲轉換,早就蓄勢待發的神射手們拉動早已繃緊良久的弩弦,釋放出無數冷酷無情的弩箭。
穿透力極強的箭雨劈開敵方防禦盾牌,成片戰士應聲而倒。
與此同時,後麵的輔軍一邊奔跑,一邊釋放羽箭反擊。
刹那間,漫天箭雨飛向秦軍陣地。
一聲令下,士兵們迅速舉起精鋼打造的大盾遮天避地。
多數箭簇隻是落在堅硬的防護屏障上無力墜地;不幸被貫穿之處僅造成些微擦傷。
身上的鎧甲有效防護大部分飛來之矢。
就在狼頭旗下,敵方將領憤怒咆哮指揮士兵奮力突擊。
旁邊幾位校官麵露不甘,如今傷亡大都來自自己手下。倘若非畏懼其身份特殊不便反抗的話,這顯然就是一場無謂犧牲。
最終隨著草原遠處悠揚的號聲響起,“王家援軍終於來了!”
隨即墨軍越過障礙發動全麵逆襲...
錦衣宮內景勤閣
縱使熬紅雙目工作一夜,但長皇子依舊按舊俗清晨起床,簡餐過後再度投入公事審批。
置頂公文中一封加急信函由魯地傳至尚書處。
字數不多卻言之鑿鑿:缺錢糧!準確講是要緊急補充糧食儲備。
按照奏折所訴情況,魯境工廠除舊有匠人外新增聚近萬人規模約六至七萬戶勞動人口。
翻閱地理地圖後發現,按照原定藍圖規劃這相當於平添一個小城市規模。
不禁憶起家鄉故事,昔日土地還深埋汪洋,現今沿海城市才相繼崛起。
按每位民眾消費量計算得出,七萬多人每日需要消耗數十萬公斤穀物...
這在過去農業社會裡可是天文數字。難怪現代工業
對於在繁重稅收壓迫下紛紛失去家園的農戶們,隻能說這是他們懶惰的緣故。
儘管漢朝接連推出了遷移製度和財務核查措施,但這些舉措都隻是短暫緩解問題,並未根本解決。而且在某種意義上,實際上加速了土地集中的進程。
畢竟那些成為地方豪紳巨富的人通常在朝中都有相應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