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項選擇題(共80題)
1、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應當遵循哪些原則(&bp;)。
A.科學公正&bp;B.公開透明&bp;C.程序合法&bp;D.便民高效
2、對於實施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製度的產品,獲證企業標&bp;注生產許可證標誌和編號的方式可以是(&bp;)。
A.在產品上&bp;B.在產品包裝上&bp;C.在產品說明書上&bp;D.根據企業成本計算,可以無須標注
3、在實施工業產品生產製度的產品中哪些可以不標注生產&bp;許可證標誌和編號(&bp;)。
A.矽酸鹽水泥包裝袋&bp;B.根據產品的特點難以標注標誌的裸裝產品&bp;C.裸裝食品&bp;D.化肥包裝袋
4、下列關於工業產品許可證標誌和編號的觀點正確的是&bp;(&bp;)。
A.各地生產許可證的標誌和式樣可以由省級工業產品生產&bp;許可證主管部門規定並公布&bp;B.裸裝食品和其他根據產品的特點難以標注標誌的裸裝產&bp;品,可以不標注生產許可證標誌和編號&bp;C.銷售和在經營活動中使用列入目錄產品的企業,應當查驗&bp;產品的生產許可證標誌和編號&bp;D.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偽造、變造許可證證書、生產許可證&bp;標誌和編號
5、下列說法錯誤的是(&bp;)。
A.企業必須在其產品或者包裝、說明書上標注生產許可證標&bp;誌和編號,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bp;B.取得生產許可證的企業不得出租、出借許可證證書和生產&bp;許可證標誌&bp;C.企業轉製後,可通過合同方式轉讓許可證證書&bp;D.多餘的生產許可證標誌可以通過合同方式轉讓
6、縣級以上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根據已經取得的&bp;違法嫌疑證據或者舉報,對涉嫌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產品&bp;生產許可證管理條例》的行為進行查處並可以行使哪些職權&bp;(&bp;)。
A.向有關生產、銷售或者在經營活動中使用列入目錄產品的單位和檢驗機構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和其他有關人員調查、&bp;了解有關涉嫌從事違反本條例活動的情況&bp;B.查閱、複製有關生產、銷售或者在經營活動中使用列入目&bp;錄產品的單位和檢驗機構的有關合同、發票、賬簿以及其他有關&bp;資料&bp;C.對有證據表明屬於違反本條例生產、銷售或者在經營活動&bp;中使用的列入目錄產品予以查封或者扣押&bp;D.對於拒不接受檢查的,可以查封企業帳戶
7、對於國務院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和縣級以上地&bp;方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對企業實施監督檢查,下列說法&bp;正確的是(&bp;)。
A.不得妨礙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活動&bp;B.不得索取或者收受企業的財物或者謀取其他利益&bp;C.應當對監督檢查的情況和處理結果予以記錄,由監督檢查&bp;人員簽字後歸檔&bp;D.公眾有權查閱監督檢查記錄
8、下列關於無證生產的講,法正確的有(&bp;)。
A.企業正在生產的產品被列入目錄的,應當在國家市場監管&bp;總局規定的時間內申請取得生產許可證,逾期未申請取得相應產&bp;品生產許可證的,視為無證生產&bp;B.自省級市場監管部門做出生產許可受理決定之日起,企業&bp;試生產申請取證產品的,不屬於無證生產&bp;C.企業未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條&bp;例》規定申請取得生產許可證而擅自生產列入目錄產品的,由工&bp;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責令停止生產,沒收違法生產的產品,&bp;處違法生產產品貨值金額等值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bp;的,沒收違法所得;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bp;D.企業的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已被依法吊銷,但仍繼續生產&bp;被列入目錄的產品的,暫不按無證查處
9、根據目前實施的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製度,下列關於試&bp;生產的觀點正確的是(&bp;)。
A.企業試生產的產品,必須經承擔生產許可證產品檢驗任&bp;務的檢驗機構,依據產品實施細則規定批批檢驗合格&bp;B.企業試生產的產品必須在產品或者包裝、說明書標明“&bp;試製品“後,方可銷售&bp;C.自省級市場監管部門做出生產許可受理決定之日起至國&bp;家質檢總局做出不予許可決定之日止,企業試生產申請取證產品&bp;的,不視為無證生產&bp;D.對市場監管總局做出不予許可決定的,企業從即日起不&bp;得繼續試生產該產品
10、下列關於工業產品許可證標誌和編號的觀點正確的是&bp;(&bp;)。
A.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標誌由“質量安全“英文(Qualt&bp;Safet)&bp;字頭(QS)和“質量安全“中文字樣組成。&bp;B.QS標誌由企業自行設計、印(貼),可以任意放大或者縮&bp;小。&bp;C.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編號采用大寫漢語拚音XK加十位阿&bp;拉伯數字編碼組成:XK××-×××-×××××。&bp;D.企業必須在其產品或者包裝、說明書上標注生產許可證標&bp;誌和編號。根據產品特點難以標注的裸裝產品,可以不標注生產許可證標誌和編號。
11、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應當(&bp;)或者(&bp;)抽樣,並按照有關&bp;規定隨機抽取被抽樣生產者、銷售者,隨機選派抽樣人員。
A.自行抽樣&bp;B.委托抽樣機構&bp;C.定期抽樣&bp;D.不定期抽樣
12、以下哪一項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bp;理條例》(國務院令第440號)的適用範圍。(&bp;)
A.生產列入目錄產品&bp;B.銷售列入目錄產品&bp;C.進出口列入目錄產品&bp;D、在經營活動中使用列入目錄產品
13、企業申請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應當符合下列哪項條件。&bp;(&bp;)
A.必需有營業執照&bp;B.無需取得營業執照,但必需有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預先核&bp;準企業名稱的文件,取得生產許可證後,辦理工商登記&bp;C.產品符合有關國家標準、行業標準&bp;D.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規定
14、企業可以通過下列哪些方式提出申請工業產品生產許可&bp;證。(&bp;)
A.信函&bp;B.電報&bp;C.傳真&bp;D.電子郵件
15、對企業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的審查包括下列哪些內容。&bp;(&bp;)
A.對企業的後置核查&bp;B.對企業的實地核查&bp;C.對企業的全覆蓋例行檢查&bp;D.對產品的檢驗
16、棉花經營者收購、(&bp;)、承儲棉花,不得偽造、變造、&bp;冒用棉花質量憑證、標識、公證檢驗證書、公證檢驗標誌。
A.運輸&bp;B.加工&bp;C.組批&bp;D.銷售
17、《棉花質量監督管理條例》適用的主要法律關係主體即&bp;行為主體,是指(&bp;)。
A.棉花生產者&bp;B.棉花經營者&bp;C.棉花使用者&bp;D.棉花質量監督機構
18、《棉花質量監督管理條例》規定,棉花經營者收購棉花&bp;時,應當按照國家標準和技術規範,排除異性纖維和其它有害物&bp;質後確定所收購的棉花的(&bp;)。
A.類彆&bp;B.品種&bp;C.等級D.數量
19、生產者能夠證明有(&bp;)情形的,不承擔產品缺陷致人&bp;損害的賠償責任。
A.未將產品投入流通的&bp;B.產品生產時引起損害的缺陷尚不存在的&bp;C.產品投入流通時的科技水平尚不能發現缺陷存在的&bp;D.因產品缺陷造成的損害顯著輕微的
20、產品質量檢驗機構偽造檢驗結果的,依法(&bp;)。
A.對單位處5萬以上10萬以下罰款&bp;B.對直接責任人員處1萬以上5萬以下罰款&bp;C.對直接負責主管人員處5萬以上10萬以下罰款&bp;D.沒收違法所得
21、隱匿、轉移、變賣、損毀被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查封、扣&bp;押的物品的,實施的處罰有(&bp;)
A.罰款&bp;B.沒收違法所得&bp;C.沒收非法財物&bp;D.責令停業整頓
22、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管理暫行辦法》所指的同一產品,是&bp;指:(&bp;)
A.同一標準生產&bp;B.同一商標&bp;C.同一規格型號&bp;D.同一批次
23、抽樣機構、檢驗機構不得有下列行為:(&bp;)
A.在實施抽樣後以任何方式將監督抽查方案有關內容告知&bp;被抽樣生產者、銷售者&bp;B.轉包檢驗任務或者未經組織監督抽查的市場監督管理部&bp;門同意分包檢驗任務&bp;C.利用監督抽查結果開展產品推薦、評比,出具監督抽查產&bp;品合格證書、牌匾等&bp;D.向被抽樣生產者、銷售者收取抽樣、檢驗等與監督抽查有&bp;關的費用
24、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抽樣人員不得抽樣:(&bp;)
A.待銷產品數量不符合監督抽查實施細則要求的&bp;B.有充分證據表明擬抽樣產品不用於銷售&bp;C.有充分證據表明擬抽樣產品隻用於出口&bp;D.產品或者其包裝上標注試製、處理、樣品等字樣的
25、關於網絡抽樣,以下說法正確的是:(&bp;)
A.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對電子商務經營者銷售的本行政區域&bp;內的生產者生產的產品和本行政區域內的電子商務經營者銷售&bp;的產品進行抽樣時,可以以消費者的名義買樣&bp;B.市場監督管理部門進行網絡抽樣的,應當記錄抽樣人員以&bp;及付款賬戶、注冊賬號、收貨地址、聯係方式等信息&bp;C.抽樣人員購買的樣品應當包括檢驗樣品和備用樣品&bp;D.抽樣人員應當通過截圖、拍照或者錄像的方式記錄被抽樣&bp;銷售者信息、樣品網頁展示信息,以及訂單信息、支付記錄等
26、依據《優化營商環境條例》,作為辦理行政審批條件的&bp;中介服務事項,應當有(&bp;)依據。
A.法律B.法規&bp;C.部門規章&bp;D.國務院決定
27、(&bp;)、有腐蝕性、有放射性等危險物品以及儲運中&bp;不能倒置和其他有特殊要求的產品,其包裝質量必須符合相應要&bp;求,依照國家有關規定作出警示標誌或者中文警示說明,標明儲&bp;運注意事項。
A.易碎&bp;B.易燃&bp;C.易爆&bp;D.有毒
28、生產者不得有下列哪些行為(&bp;)
A.不得生產國家明令淘汰的產品&bp;B.不得偽造產地,不得偽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廠名、廠址&bp;C.不得偽造或者冒用認證標誌等質量標誌&bp;D.不得摻雜、摻假,不得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不得以不合&bp;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
29、常見的非醫用口罩的執行標準有哪些(&bp;)
A.K/KP類勞動防護口罩《呼吸防護用品&bp;自吸過濾式防顆粒&bp;物呼吸器》B&bp;2626-2006&bp;B.日常防護型口罩《日常防護型口罩技術規範》B/T&bp;32610-2016&bp;C.民用衛生口罩《團體標準《民用衛生口罩》(T/CTAC&bp;55-2020&bp;T/CTA&bp;09104-2020)&bp;D.PM2.5防護口罩《&bp;PM2.5防護口罩》(T/CTCA&bp;1-2015&bp;)
30、生產再加工纖維的禁用原料有哪些(&bp;)
A.醫用纖維性廢棄物&bp;B.使用過的殯葬用纖維製品&bp;C.來自傳染病疫區無法證實其未被汙染的纖維製品&bp;D.國家禁止進口的廢舊纖維製品以及其他被有毒有害物質&bp;汙染的纖維和纖維製品
31、生產許可證證書分為正本和副本。許可證證書應當載明&bp;的內容(&bp;)。
A.企業名稱和住所&bp;B.法定代表人或者經營者姓名&bp;C.產品名稱、證書編號&bp;D.發證日期、有效期
32、市場監管部門可對下列哪些單位和人員進行監督檢查&bp;(&bp;)。
A.對生產列入生產許可證目錄產品的企業&bp;B.對銷售列入生產許可證目錄產品的單位和個人&bp;C.生產許可證核查人員&bp;D.指定的生產許可證檢驗機構及其檢驗人員
33、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根據已經取得的違法嫌疑證據或者舉&bp;報,依據《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條例》,可以行使下列職權&bp;(&bp;)
A.查閱、複製有關生產列入目錄產品的單位的有關合同、發&bp;票、賬簿以及其他有關資料&bp;B.對有證據表明屬於違法生產列入目錄產品予以查封或者&bp;扣押C.對有證據表明屬於用於違法生產列入目錄產品的原材料、&bp;生產工具予以查封或者扣押&bp;D.對有證據表明屬於違法生產列入目錄產品的生產經營場&bp;所予以查封
34、企業未取得生產許可證而擅自生產列入目錄產品的,工&bp;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應當依法作出下列哪項決定。(&bp;)。
A.責令停止生產&bp;B.沒收違法生產的產品以及用於違法生產的原材料、生產工&bp;具&bp;C.處違法生產產品貨值金額等值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bp;D.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
35、取得生產許可證的企業未按規定在產品、包裝或者說明&bp;書上標注生產許可證標誌和編號的,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bp;門應當依法作出下列哪項決定。(&bp;)。
A.責令停止生產&bp;B.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仍未改正的,處違法生產、銷售產品&bp;貨值金額30%以下的罰款&bp;C.處違法生產產品貨值金額等值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bp;D.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
36、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bp;)。
A.企業用欺騙、賄賂等不正當手段取得生產許可證的,由質&bp;量技術監督部門處10萬元以下的罰款&bp;B.承擔發證產品檢驗工作的檢驗機構偽造檢驗結論或者出&bp;具虛假證明的,由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對單位處10萬元以上20萬元&bp;以下的罰款&bp;C.檢驗機構不得從事與其檢驗的列入目錄產品相關的生產、&bp;銷售活動,或者以其名義推薦,檢驗人員可以以其個人名義推薦&bp;D.企業被吊銷生產許可證的,在3年內不得再次申請同一列&bp;入目錄產品的生產許可證
37、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作出撤回生產許可的決定。&bp;(&bp;)。
A.以欺騙、賄賂等不正當手段取得生產許可的&bp;B.生產許可依據的法律、法規、規章修改或者廢止的&bp;C.準予生產許可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的&bp;D.依法可以撤回生產許可的其他情形
38、被許可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作出撤銷生產許可的&bp;決定。(&bp;)。
A.企業以欺騙、賄賂等不正當手段取得生產許可的&bp;B.濫用職權、玩忽職守作出準予生產許可決定的&bp;C.超越法定職權作出準予生產許可決定的&bp;D.違反法定程序作出準予生產許可決定的
39、取得生產許可證企業提交的企業自查報告應當包括以下&bp;哪些內容(&bp;)。
A.行政機關對產品質量監督檢查的情況&bp;B.企業生產狀況及產品變化情況&bp;C.企業名稱、住所、生產地址等變化情況&bp;D.申請取證條件的保持情況